江苏省泰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6/26 20:14:14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5 总计:5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2860字。

  泰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8页,共23道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AI用一分钟就能总结一本书的今天,有多少人还在坚持阅读,并以相对传统的方式阅读,这是一个严肃问题。有媒体针对短视频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以“世界读书日,可以不读书吗”为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67.9%的受访者每月会读完1-2本书,65.3%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使用AI工具。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月阅读量超过5本的高频读者中,52.2%的人经常使甩AI辅助阅读。商家的嗅觉是敏锐的,许多阅读类APP已经开始AI布局,有的电子书平台增加了“AI问书”的功能,可以直接提取书中的人物、背景和金句,有的电子书平台即将上线书籍解读AI工具、AI伴读工具。
  这个调查结果与大众的感受是相符的。有媒体观察到,目前KIMI、语鲸等AI辅助阅读工具已经成为不少学生的阅读伙伴,帮助筛选信息、辅助学习。当“亲自读”难以完成阅读作业,却又面临课堂讨论、提交读书报告的课业要求时,读AI处理过的内容成为一条极具诱惑力的便捷通道。但这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呢?AI通过数理模型将文本简化为可量化的标签,过滤掉其中的不确定性,最后呈现出“一千个读者只有一个哈姆雷特”的单一结论,这与传统阅读中个体通过思辨与共情形成的多元理解形成了鲜明对立。
  其中原因,除了“偷懒变得轻而易举”以外,还有注意力的日渐缩水。今天,注意力稀缺到撑不起看完一个10分钟以上的长视频,看不完一篇公众号上三千字以上的文章,更不要说看完二十万字的文本。还记得那部被文艺青年们追捧的《爱在黎明破晓时》么?这个电影记录了在火车上邂逅的一对青年男女长达一夜的深度对话和由此引发的灵魂共鸣。要用现在流行的两分钟解读短视频,这个电影就会变成“男孩被女孩的美貌和气质吸引,主动搭讪一路”的烂俗故事。又有多少人就是从这样的短视频了解这个电影,并由此认为这又是一部徒有虚名的文艺片?
  我们真的能毫无节制地在阅读上依赖AI的辅助,甚至让它主宰我们的阅读、甚至主宰我们的思想么?答案是否定的。无论是业界还是学界,甚至是那些那AI做读书报告的人,基本的观点都认为,AI是工具而非替代品,无法替代人类通过阅读形成的认知深度。AI可以替代重复性劳动,却无法替代人类通过阅读实现的自我启蒙。在信息过载的时代,主动阅读更像是一种“反算法”行为,它要求我们慢下来,与文字背后的思想交锋,在孤独中完成心智的成长,最终完成“人之为人”的修炼。
  看看现在走在科技前沿的大佬们都在担忧什么?物理学家霍金曾说,人工智能的全面发展可能带来人类文明的终结,除非我们学会如何规避风险;约书亚??本吉奥公开呼吁暂停开发更强大的AI系统,认为有潜在的社会风险。人类对AI的担忧并非空想,而是基于技术发展速度与社会适应能力之间的落差,尽管部分担忧带有未来主义色彩,但不得不承认人类与AI的博弈确实是值得关注且警惕的。当下的人工智能技术主流强调“人在回路”机制,其意义在于强调人类深度参与和动态协助,其核心在于通过人类与AI的交互闭环实现协同决策、优化模型性能并保障伦理安全。这就要求充分发展人的主体性,而阅读,特别是深度阅读正是发展主体性的环节。换句话说,谁还能经受得住深度阅读的磨砺,谁就能在未来的社会中胜出。
  (摘编自光明网评论员《AI时代,阅读是一种“反算法”》)
  材料二:
  人工智能时代,阅读的“打开方式”更加生动。从竹简、纸张到手机、电脑,变的是信息的传播载体,不变的是读者对优质内容的追求。
  近年来的中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数字化阅读方式一直呈现上升态势。借助AI,既能迅速检索文献,又能在短时间内“阅读”完海量文字,“AI是一个好工具,可以帮我们找到想读的书、整理相关既有的知识”,学者周国平说。
  因应数字化阅读的浪潮,中国国家图书馆推出“书香无界??智联未来”系列活动,中华古籍智慧化服务平台23日上线试运行。这一平台汇聚了1万余种、10万余册珍贵古籍资源,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古籍全文数字化、自动句读、文白翻译、繁简转化等功能,结合大语言模型提供提问式检索等服务,为读者提供便捷化的古籍闽读方式。
  在AI时代,阅读的意义变得更加重要。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戴锦华指出,“其实你在网上能够唤出来的是已知,而不是未知。对新问题的发现、对新知识的获取,始终还是产生于阅读和思考。”
  北京邮电大学校长徐坤则提醒民众要做一名“清醒的阅读者”。“要重视深度阅读和深度思考能力的训练,要强化辩证批判思维培养、信息甄别能力提升和自身知识框架构建,形成系统化阅读习惯,从而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记者应妮《AI时代,阅读何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超六成受访者每月阅读完1-2本书,并且高频读者中半数以上经常使用AI辅助阅读。
  B.注意力稀缺是人们依赖AI阅读的重要原因,长视频和长文章的阅读量正在下降。
  C.霍金曾明确反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任何形式商业化应用,认为其可能威胁人类文明。
  D.中华古籍智慧化平台已实现古籍的自动化翻译与数字化存储,阅读方式更便捷。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短视频平台普遍采用“两分钟解读”模式解析影视作品,削弱了观众深度思考能力。
  B.人类与AI的博弈促使技术发展速度与社会适应能力已匹配,还需构建动态平衡机制。
  C.在AI时代中,数字化阅读与传统阅读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追求效率,后者追求深度。
  D.担任评委的周国平与邮电大学徐坤校长对AI的态度截然对立,前者批判,后者推崇。
  3.根据材料一,下列哪一项是导致“学生依赖AI辅助阅读”的主要原因?(3分)(▲)
  A.AI工具可快速提取书中人物、背景和金句。
  B.学业压力迫使读者追求策略性高效阅读。
  C.人类注意力稀缺难以完成长篇文本阅读。
  D.商家过度宣传AI工具导致读者盲目跟风。
  4.结合材料二,概括AI时代阅读的“变”与“不变”。  (4分)
  5.假如你是某中学图书馆馆长,需面向高一新生设计一场“AI时代如何阅读”的主题讲座。请结合两则材料,列出你的讲座要点。(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旅行
  老舍
  老舍把早饭吃完了,还不知道到底吃的是什么;要不是老辛往他脑袋上浇了半罐子凉水,也许他在饭厅里就又睡起觉来!老辛是外交家,衣裳穿得讲究,脸上刮得油汪汪的发亮,嘴里说着一半英国话,一半中国话,和音乐有同样的抑扬顿挫。外交家总是喜欢占点便宜的,老辛也是如此:吃面包的时候擦双份儿黄油,而且是不等别人动手,先擦好五块面包放在自己的碟子里。老方——是个候补科学家——的举动和老舍、老辛又不同了:眼睛盯着老辛擦剩下的那一小块黄油,嘴里慢慢地嚼着一点面包皮,想着黄油的成分和制造法,设若黄油里的水分是1.077?设若搁上0.67的盐?……他还没想完,老辛很轻巧的用刀尖把那块黄油又插走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