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海市静安区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21360字。
2024-2025学年上海市静安区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
1.下列对古汉语词义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所溺】所溺爱的人或物。溺,沉湎、无节制。
B. 【怀瑾握瑜】比喻保持高洁美好的节操志向。瑾、瑜,都是美玉。
C. 【少牢】牢,祭祀用的牲畜。牛、羊、猪各一头叫“少牢”。
D. 【具自陈道】详细地陈说(近年情况)。具,详尽。陈道,陈述说明。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宝玉又吩咐拿螃蟹风筝,却又被告知是袭人做了人情,送给贾环了。在这里,晴雯的随性自由与袭人做人情,在处理风筝时,也见出区别;_______。总之,写宝玉吩咐丫鬟拿风筝的过程,也一波三折。
①不但无需征得宝玉同意
②甚至都不必跟他打招呼
③但从另一个角度看
④所以大丫鬟们对物品的处理可自作主张
⑤正因为平日里宝玉较少耍主子威风
A. ①②③⑤④ B. ③⑤④①② C. ⑤②③①④ D. ④⑤③①②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8小题,共2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给人工智能装上伦理“导航仪”
陈伟宏
①人工智能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无疑,人工智能发展中技术红利与伦理风险并存。为此,亟须给拥有无限潜力的人工智能系上伦理“缰绳”,为其提供动态调适的伦理“导航仪”,让人工智能的发展始终行进在人类伦理文明指引的正确航道之上。
_______
②越来越多的人体验到了人工智能对经济社会和个人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而在享受它提供的巨大便利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正视人工智能引发的多方面伦理风险:购物 App通过心率数据推测消费者的健康隐私,电商平台通过用户浏览记录、语音交互等方式精准预判用户购买行为。个人在应用软件上的零散数据经人工智能重组可生成“数字克隆人”,人工智能系统可通过海量数据拼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