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三年模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上海专版)
- 资源简介:
约98980字。
专题5:文学类文本阅读-高考语文三年模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上海专版)
一.现代文阅读(共15小题)
1.(2022•普陀区二模)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甲文】锦书谁寄来
向迅
①父亲曾给我写过许多信。
②那些信寄自乌鲁木齐,贵州某县,或者别的什么地方。我据此知道父亲正在哪里谋生。每每有他的信被邮差送来,我都会怀着隐秘的喜悦,躲到无人打扰的角落,逐字逐句地读。
③父亲在字里行间流露出陌生的一面。这个父亲,就像是换了一副嗓子,换了一副面孔,和颜悦色地说了许多平日里听不到的话,甚至还有点啰唆——在他嘘寒问暖的时候。而且每封信的开头,他总是模仿古人的笔调:吾儿向迅,近来可好?读着这样的句子,总觉得怪怪的,令我忍俊不禁。
④实际上,父亲识字不多,信中因此时不时地蹦出一个错字、别字,乃至他自己造出来的字。但我都会毫无障碍地认出它们,并准确领会他要表达的意思。只是,我那时从未设身处地地想过一个问题:他提笔给远方的儿子写信之前,是否有过片刻的犹疑?
⑤我想象父亲给我写信时的样子:夏日无聊的午后,或是春雨霏霏的凉夜,父亲在外省临时的寄居之所左顾右盼,确定房间再无他人,于是鼓起勇气,快速地从枕头下翻找出页面边缘卷曲的笔记簿和圆珠笔,然后正襟危坐于床沿,把笔记簿摊开在沾着泥浆的双膝上,深吸一口气,开始捉笔写信。
⑥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对父亲而言,要把那些散落于记忆深处、已经爬满青苔的汉字搬到信纸上,就跟在老家没有门窗的羊圈里摸黑逮羊一样困难。他需要凭借顽强的毅力,才能把那些奔跑跳跃在无尽黑暗中的汉字一个个捕捉到,再使用一根无形的绳子把它们穿连在一起,费力地赶上坑坑洼洼的道路。
⑦终于写完了,父亲抬起头舒了一口气,再俯下身子,把信从头至尾默读一遍,最后庄重落款——“父亲某年某月某日”。
⑧搁下笔,他在信纸里侧折出一道痕迹,把它们小心翼翼地从笔记簿上裁下,举到胸前,拢起嘴唇吹了吹,然后把它们工整地对折好,揣进上衣衣兜,并用手轻轻地压了压。
⑨当天下午或次日早晨,父亲搭乘摩托车或卡车从喧嚣的工地出发,翻越一座座山冈和绵延不绝的山丘、庄稼地,最终到达镇上的邮局,购买信封和邮票,装好信,写下收件地址,郑重地投进邮筒。——收到信时,我仿佛还能触摸到父亲的双手留在信封上的余温,他落在信纸上的目光,还有他火焰般明亮的寂寞。
⑩我自然也会给父亲回信。但很多时候,他都会特地在信末嘱咐,不必回信。因为他所从事的工作流动性强,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收件地址。“你寄给我了,我也收不到。”父亲说。但不管怎样,几年下来,我攒下了一摞父亲写给我的信。
⑪我所熟悉的那位父亲,是一个出了名的暴脾气,不如意的生活让他极少表现出父亲应该具备的耐心。而在信中,父亲真的就跟变了一个人似的。在他朴实无华的措辞中,我不仅充分感受到了他发自肺腑的关心与爱意,还感受到了他作为一位父亲的无奈与悲哀,我甚至还隐约感受到了他为试图敞开心扉与我沟通而做出的巨大努力。
⑫信中的父亲与现实生活中的父亲,恰如地球的南北两极,也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合起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父亲、立体的父亲。这个父亲,有幸被我看见了,读到了,感受到了。
⑬我曾把父亲写给我的那一摞信件视为珍稀之物。
⑭正是在湘江之滨,我开始书写父亲,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男人。同时也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某一日,我怀着不可告人的秘密,把父亲写给我的那些信件和其他一些比较私密的信件,悉数销毁,把它们撕成碎片,扔进了垃圾桶。冷静下来,我才后悔莫及。
⑮一年之后,那摞信件的重要性显示出来。那年夏天,父亲因病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任我翻箱倒柜,也没有找到父亲写给我的只言片语。如果那些信件还被我完好无损地保存着,那么我们就可以在阅读每一封信的时候感受到一个真实的父亲。否则,就只能通过回忆了。
⑯而这,也是我这几年不停书写父亲的原因。我担心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对父亲的记忆会越来越模糊。我要通过书写的方式,让父亲活着,让他逐渐模糊的形象重新变得清晰起来。
⑰这是我理解父亲的方式,也是我怀念父亲的方式。
【乙文】《与父亲书》后记
向迅
①五年前,收到上一本散文集样书之时,我们还幸运地拥有父亲。
②如今,他的墓地早已褪尽颜色,春夏芳草萋萋,秋冬一派萧索。物是人非之感,不是一声叹息就能安抚。
③“与父亲书”,顾名思义,写给父亲的书,献给父亲的书。父亲是那个特定的读者。我们完全
(1)第⑥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体现了作者巧妙的构思,请加以赏析。
(2)以下是第⑬段画横线部分的原文和对照版,请辨析它们在表达效果上的同异。
原文:我把它们放在随身携带的行李箱里。它们陪着我挤公交,搭乘长途巴士,乘坐绿皮火车。我把它们从江汉平原带到珠江三角洲,又从珠江三角洲带到湘江之滨。
对照版:我把它们放在随身携带的行李箱里,挤公交,搭乘长途巴士,乘坐绿皮火车,从江汉平原带到珠江三角洲,又从珠江三角洲带到湘江之滨。
(3)回忆性散文常借“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对往事的不同视角,表现出认识和情感的变化,请以第③④段两处画线句为例加以分析。
(4)甲文《锦书谁寄来》是散文集《与父亲书》的序言;该书作者打算补充乙文作为后记,要在“为父亲而写作”“家书寄远人”中选择其一作为后记的标题。假如你是这本书的编辑,会推荐他选用哪个?请说明理由。
2.(2021•浦东新区二模)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有伤疤的月亮
刘云芳
①狗狂吠。我透过门缝往外看,什么也没有。
②我推门出来,满天都是星星,月亮只有半个,像被一把钝刀切开,切口上还留着不太整齐的曲线。它安静地挂在院子的正上方,成了我们家的私有财产。我对母亲说,现在才知道,月亮原来是我家院子的肚脐眼儿。母亲笑,忍不住钻进窗帘贴着玻璃往外边瞧。
③肚脐眼儿是胎儿与母体连接的地方,这座院子的母亲难道是天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