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语文考前每周拔高练(3份)
- 资源简介:
约4630字+14610+20490字。
第一周 名篇名句默写——2025届高考语文考前每周拔高练
【知识整合】
纵观近几年高考的“情境式理解性默写”,考查的不再仅仅是简单的识记能力,而是更重视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样的考查形式使题目设计有很大的灵活性。考生可以根据诗句的意义提示、诗句的表现内容、诗句的表现手法、诗句的情感表达等来填写对应的诗句。因此,备考时考生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在识记的基础上注意逻辑,在把握命题特点的基础上提高审题能力,从而提高得分率。
“五遍背诵法”的运用:
1.第一遍背诵:背诵一首(篇)古诗文时,要先理解,后识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记得更牢,效果更好。
2.第二遍背诵:有针对性地对一篇诗文中的“名句名篇”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地解读。多角度解读,可以加深理解,有效应对不同的题型或题目。
3.第三遍背诵:重点注意写景突出、状物生动、哲理性强、感情真挚的句子。具有这些特点的句子,常作为考点出题,所以抓住这些句子进行理解记忆,就是抓住了默写题的核心考点。考生在复习时要注意把这些句子圈出来,重点识记。
4.第四遍背诵:对难写字、易混字、通假字、虚词等字词,进行强化识记。考生可以采用反复多次书写、高强度多次速读等方法来进行强化练习,还可以建立“默写错字集”来进行巩固提升。
5.第五遍背诵:发挥联想和想象,运用纵向与横向的联系与区别,进行归纳与总结。(1)纵向联系与区别:按照主题、意象、情感、主旨等角度,对历朝历代的古诗文进行分析、比较、归类,如此可从容应对“开放型”题目。(2)横向联系与对比:注意将诗文的文化内涵与现代生活情景相联系。
【习题训练】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周末,小明去乡下玩,觉得那里特别安静,偶尔能听到一两声鸡与狗的叫声,也就领会了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境。
(2)儿子在外创业失败,常老师就用李白《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子鼓励他,希望他相信自己的能力,重新振作起来。
(3)高三开学典礼上,校长用《离骚》中
……
第三周 写作——2025届高考语文考前每周拔高练
【知识整合】
一、审题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
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自己有话可说。
二、审题的方法
1.提炼本质法。抓住材料所反映的本质性的问题去立意,适用于平实的叙述性材料。这类材料没有明显的是非曲直,所表达的中心也不含蓄,需要我们提炼出一个带哲理性的观点。
2.道理升华法。适用于比较含蓄的隐喻型材料,寓言,带有哲理性的自然现象。分析这类材料,就要揭示蕴涵在材料中的那个“理”,然后再将这个道理的适用范围扩大化。
3.抓关键词法。善于抓住关键词语。关键词语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
4.以果溯因法。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
5.辨明倾向性法。有些材料将褒贬爱憎的感情或明或暗地体现出来,这就是材料的是非倾向性。
6.辩证关系法。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而且从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答案。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
三、写作技巧
(一)标题技法
1.镶嵌法:用关键词,造对偶句
这是最基本的拟题技法,审题之后,紧紧咬住原题材料中的关键词不放,围绕着关键词进行思维构想。
2.修辞法:灵动典雅,余味噙香
这是最具有审美的一种拟题技法,需要在“镶嵌法”的基础上,运用修辞手法对标题进行优化,使之与原题材料形成暗喻关系,吻合而贴切。
3.仿拟法:“拿来主义”“点铁成金”
这是以化用或借用课文中的古典诗文为主(
……
第四周 信息类文本阅读——2025届高考语文考前每周拔高练
【知识整合】
1.文本特点
(1)在内容上,多文本。非连续性文本大多由多种材料组成,除了文字之外,还有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具有直观、简明、醒目、信息量大、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生活实用性突出,在现代社会中运用广泛。
(2)在文体上,跨文体。非连续性文本不同于议论文、说明文等一般文章体裁,它强调各种文体的综合应用,把连续的线性思维和零散的点状、碎片思维有机结合起来,让我们在众多跳跃的信息中感知文本内容。
(3)角度多元,但问题聚焦,主题具有集中性。
(4)内容具有时代性。材料一般都散发着时代的温热,亟需考生了解关注的问题,体现阅读与生活日益紧密的特点。
2.阅读要求
(1)对于文字类的文本,能关注标题、中心句、结构等,学会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本内容,探究文本所持的态度、观点或揭示的主要问题;
(2)对于图画类的文本,能按一定的顺序客观地说明其构图要素,准确描述漫画、图标等画面的内容,指出其含义,学会关注徽标的变形,领会其寓意,找准漫画讽刺颂扬的对象;
(3)对于表格类的文本,能准确分析图表数据,抓住变化规律,比较概括图表反映的主要信息,学会谈看法和建议;
(4)对于图示类的文本,能根据地图、示意图说明方位和路线。
3.答题技巧
信息梳理和辨析:一般来说,信息均来自文本,考生需要选择阅读选项,结合文章进行梳理和辨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做这种题目,常常采用四步解题法:
(1)一审——审题干,圈关键词,如选择题,看清选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
(2)二找——在文中找出与选项相对应的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