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感悟成长

作者:佚名  时间:2013/7/18 12:15:14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3809
  其实扁鹊这番话,我们每个人问问自己,我的今天有多少是客观成全,有多少是主观使然,我自己是不是有更大的潜力没有发挥,我真的了解自己吗?人心不受世界表象的遮蔽,能够看清本质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所以要想知人要从了解自己开始。《老子》里面有四句话:叫做知人智,自知者明,胜人者立,自胜者弱。就是说你知道别人打败别人,这不是大智慧,大勇敢,只有战胜自己,打败自己的才是真正的强者,本着这样的心态出发。
  临事而惧者能成事
  智慧是什么?就是在我们的生活里真正找到效率,人生是有分寸的,是有底线的。要用仁爱的心去对待他人,仁爱是有底线的,不是说宽容是没边的,这个世界有多少纷繁,有多少恶性事件,人一定要无限包容吗?学生曾问老师说,要我能做到以德报怨,如何啊?就是说别人给了我伤害,我还能用道德包容,你觉得我怎么样啊,如果现在问大家,大家会说以德报怨很好啊!但是老师反问他一句话:“以德报怨,何以何报德?”就是说别人已经伤了你了,你还要对别人好,那若真是遇上对你好的人,你的生命还有什么资源回馈他呢?学生就不知道怎么说了,老师就给了他八个字的答案,孔子说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八个字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我们行走在这个世界上,都会有一些猝不及防的伤害,当这些辜负和伤害来临的时候,用我们正直坦荡去面对,过去了也就可以了,但是你生命中那些最温暖、最热情、最善良、最慈悲的东西把它留下来。懂得以德报德,会有世界上很多美好来面对你的时候,你再用这些热情回馈给他,这就是人生的分寸。
  过去,我们可能会觉得西方人说,有人打你左脸的时候我们要把右脸给他,中国说以德报怨,其实孔子不认为以德报怨是好事,这对你的生命是浪费。地球大不大?为什么今天我们老在呼吁保护森林植被,别水土流失;保护淡水资源,是因为地球的资源有一天都会被耗费掉的,何况我们一个生命自身。所以,保护好自己的生命,用在你应该用的地方,就是大智慧,智者不惑。比如说,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人际交往,我们会遇到工作团队,我们会选择自己和什么人一起做事。学生子路问老师,子行三军,将以何人同行。今天叫人带兵打仗,你一个书生会带什么人一同前往,他想你一定选择我这么勇敢的人吧。结果老师说,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我绝不会选择和他同行。因为叫暴虎,就指像武松那样敢赤手空拳打老虎,冯河就指一条大河在前,上面没有桥,下面没有桨,你就敢只身过去,就这么冒险的人,还指胸腹说死而无悔,我就敢这么干。孔子说,这样的人我绝不跟他一起共事。
  但是,我们今天想想,在我们生活里,有不少这样的人,我们单位里,有好些领导,就喜欢听这些人说话,因为这些人可以拍着胸脯非常高调的去立军令状,经常说某某县里工程,我不是在“十一”前完成,就是在元旦前完成,放心吧。我创造条件,二十四小时当四四十二小时干,一定完成。这些话你真能信吗?反正孔子不用这样的人,他用什么人呢?他说了八个字,临事而惧,靠谋而成。我用这样的人。什么叫临事而惧?就是一事当前,知道有些惧怕,他知道把事当个事,领导交个任务,认真地听,听完了说,您说的这事挺大的,让我认真想想,我得写个可行性报告,过两天告诉你。这个人做事很有可能是做得成的,因为他知道在乎这件事。
  我们想想自己什么时候在乎,你去赴一个特别重要的约会时,你去考一个特别重要的试时,前天晚上心里都有点害怕,所以临事而惧是个态度,说明你在乎,但是你不能惧到最后这事你不做了。所以,还有后四个字,靠谋而成。就是靠你的智慧,去好好的谋划这件事,最终要完成了,孔子说,我用这样的人。这不是生活的大智慧吗?我们最容易迷惑的是暴虎冯河,死而不悔者。在这个世界上,什么都不怕的人,是最让人害怕的。
  家里要有这么一个人,你就等着天天捅娄子吧;单位要有这么一个人,你就等这个月扣奖金吧。因为他什么都不怕!所以大智慧是什么呢?不是单纯的勇敢,不是匹夫之勇,而是你能够找到可行的方案。法国曾在报纸上出过一个智力测试题:假如我们的凡尔赛宫不幸失火,你只能抢救一幅名画,你将抢救哪幅呢? 绝大多数的人答案都是“蒙娜丽莎”,都觉得要抢最有价值的画。但是,他们都没有得到测试题的奖金。最后获奖的是法国作家凡尔娜,她说我抢救离安全窗口最近的那幅画。这个答案是最有可行性的。真正失火的话,你得先逃生啊,你找到出口,顺手抢到那幅离出口最近的画。
  规避风险是效率的前提
  我们在生活里规避风险,是效率的前提。我们需要的是大智慧,知道了这些,人和可以不惑。什么叫“五十而知天命”?就是人真正了解了生命中的很多规律,了解自己生命中的很多密码。知天命之年的人对很多事情不叫劲,人心是放开的。除了仁者不忧、智者不惑,还有第三条叫勇者不惧。人心是越成长越勇敢,因为你见的世象多了。勇敢表现为一种镇定从容,不是一句话不合,就老拳相向,那不是勇敢。孔子有一次游学中,被一帮人包围了,这些人拿着兵器围了数重。他弦歌不辍,唱歌弹琴头也不抬。这时,大徒弟子路“咣当”一推门就进来了,指着他说“何夫子之娱”,意思是你老人家还乐什么,外面那么多人围着。孔子说,子路啊,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种不同的勇敢,在水中穿行不避蛟龙者,那是渔夫的勇敢;在陆地行走,不怕犀牛猛兽者,那是猎人的勇敢;白刃交于前,而大义凛然者,那是烈士的勇敢。当然,还有一种勇敢就是处变不惊。每临大事,都能用自己的智慧,安安静静度过是非,镇定从容去迎接一个光阴的结局。这种勇敢,叫做君子的勇敢。孔子说,你在一边稍安毋躁,我自己命运什么样,我自然知道,我又没得罪谁,凭什么这么多人攻伐我。话音刚落,别人敲门进来,做个揖说,对不起,我们的仇人是阳虎,我们认错人了,现在就撤。
  我们设想另外个结局。子路勇敢,看这么一些人围着老师,不问青红皂白,拿出剑来先杀他十个八个,然后一问,围错人了。那你想会是什么结果!人真正走到知天命之年,就要把握世界和生命的密码,不要再去逞匹夫之勇,要让心思辽阔。为什么叫六十岁耳顺?耳顺就是听什么都不逆耳。年轻的时候经常听人说:“脑子进水了吧,怎么这么想。”其实,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都带着他的价值观、带着他成长经历、带着他的教养。一个人这么说话,一定自有他自己的道理。你要从此刻看见他所有的历史,你就可以理解了,耳朵就顺了。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就是君子在这个世界上可以坚持自己不同的见解,但所有人在一起都是和谐的,因为彼此理解。这样走到70岁,才能达到孔子说“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但这七个字也不容易做到,因为里面有双重标准。什么叫“从心所欲”?这是主观的、内在的、个人的标准。也就是一个人听从内心的声音,跟从生命的意愿去完成自我。但是,“不逾矩”又是社会的、客观的、外在的另一套标准。要不超越规矩法度,做一个守法,尊重社会的好公民。人往往会在这两套标准之间发生冲突,绝大多数人这一辈子不会超越规矩,但是完不成自我。也有些人坚持自我,但是他不能做到不逾矩不伤害他人。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