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感悟成长

作者:佚名  时间:2013/7/18 12:15:14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3807
  孔子的第三句话是“传不习乎”。今天是21世纪,咱们的传媒时代比他们要丰富多了。有互联网,有电视,有广播,有报纸,普天盖地信息包围着我们。我们脑子里能塞很多的信息,这是传,别人传给我了。但是一定意味着你就长进了吗?也就是说你想过了吗?这个信息对我来说是不是一个知识储备,我琢磨一下,记在心里,融进自己的生命里。这个过程叫“习”。咱现在老说小孩学习之后要复习,学习之前要预习,温故而知新,学习学习,不光是孩子的事。
  今天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所以在一个传媒时代里,自己心里老有一个预习复习的心,这人就长进了。
  你说孔子说得这几件事,在今天过时吗?你说要是每个人都问问我为社会做事忠诚了吗?我跟朋友交往守信了吗?我在一个传播时代仔细复习了、化入生命了吗?你这就扣问自己的三重生命角色。第一重是你的职业角色,第二重是你的社交角色,第三重是你的生命角色。我们说得阅读经典,感悟成长,在温习复习中自己的生命不断进步,与其让别人指责,不如自己让生命不断提升。这样的话,你的心里的忧思恐惧不就少了吗?
  孔子人格理想
  经典是什么啊!就告诉我们一种非常简单的生活道理。我们今天可能都有很多恢弘的伟大的理想,有时候我们缺少的不是理想本身,我门缺少的是脚底下到达理想的几步路,就是不知道怎么走过去。理想要大,但是脚下的路要非常小,非常的细微。孔子也说过,“士不可不弘毅”,就是一个人要弘扬他自己的理想,任重而道远。任有多重呢?就是以仁为己任,以仁而天下为自己的责任。有多远呢?死而后已,一息尚存,就要死而后已。
  真理想都很大吧,但是在这么宏伟理想之前,他提倡的是更为温暖的细小的生活的道理。他的学生们在一起高谈阔论,说我的人格有多大,多大的梦想,我希望以过以后做什么人,大家都说完了,孔子没说一句话。学生们就问,老师你的人生理想是什么?孔子这么一个万世师表的至圣先师,他的理想是什么样呢?没想到孔子就淡淡地说了三句话,非常简单,他说我的理想就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三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由于我的存在,让我的老人们可以安顿;由于我的存在,让朋友们都可以托付信任,由于我的存在,孩子们可以有个榜样去缅怀。我们每个人来到真个世界上可以没有名份,没有一个社会地位。你现在不是声名显赫的,但我们每一个都不能摆脱跟这三种人的关系吧。人人都有生我养我的父母长辈,人人都有一辈子相随相伴的朋友,人人也都有自己的儿女晚辈。我们想没想过,当我们对社会作出承诺,对历史作出担当,当我们有过梦想之后,我们身边这三种人,因为我的存在有更多快乐和幸福了吗?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问问自己的。
  先来说“老者安之”。什么叫“安”?让自己的老人外在可以安身,内在可以安心。什么叫安身呢?就是儿女孝顺,让父母老有所养,生活环境挺好。什么叫安心呢?就是儿女善良正直,有出息,给社会做事,他父母有光,这叫老者安心。想想每个人都做得到吗?看看《论语》,里面简简单单说人要怎么孝顺,但我们要真的想一想呢?发现知易行难,说出来都很简单但不容易做。学生问老师什么叫孝?老师回答两个字,就是“无违”,就是你违背别人的老人。无违容易做到吗?民间有个说法,孝顺孝顺,顺着为孝,就是你老能顺着老人的意思。我们现在做儿女的,我们在坐的每个人想想,我们老在指责父母什么呢?我们常说“妈,你老买处理的菜,什么旧东西都舍不得扔,你老攒着那些空瓶空罐子,这很显然是以前生活不好留下来的痕迹。但现在日子过去了,你就不能改改这些坏毛病,你就不能把这些旧东西都扔了?好日子过不出好样子来。”这话很多儿女都说过,或者说自己的老爸:“你看看现在明明家里头能带你去吃西餐、牛排,你就非要蹲在墙角吃面条,你这显然就是当您年在村里的生活习惯。你就不能过上消灾的好日子吗?”
  女儿跟父母说这些话的时候,他也是一片孝心,他是用自己的方式给父母建议一种更好的生活,但是其实每个人的“此刻”,都是他所有历史的总和。我们的父母就是从那个环境里长大的,她就曾经在节俭的时期、在农村,把一种生活烙在自己的血液里。到现在他们终于可以过好日子的时候,他什么都不要。顺着他们的意思比什么都好,这就叫无违。有时候,我们的儿女心中缺少的不是爱的意愿,而是我们老是在以自己方式爱别人。你能真正不违背老人吗?儿女与父母之间能有多少的大非啊!你说今天不能吃萝卜就一定得吃白菜,有这么大的是非,非得在那吵出个子午吗?很多时候,无非是无违这两个字。
  《论语》里面关于孝顺,还有两个字说得好:色难。就是在孝敬这件事里,千难万难不过给父母一个好脸色。你给父母扔几万块零花钱容易,你给他买个别墅也不难,你带她去飞欧洲游,这可能也能做到,但是让你什么时候给他个好脸色,这件事难为死女儿了。女儿说我工作那么忙,我急着上班,然后我老妈又开始唠叨三姑六戚;我一天下班刚想喘口气,我爸就开始给我讲跟他下棋的老头又有什么事了。最难的就是在这个时候你停下来,和颜悦色地听他说说,表示好奇心:这事挺有意思,你接着说啊。记住这两个字,“色难”。
  你说《论语》里面的经典,关于孝顺我们可以说长篇大论的,一个无违、一个色难真做到的话,老者安之啊!让我们老人那颗心可以能安定下来,这就是经典教给我们的道理。
  再说“朋友信之”。你能做到吗?每个人这辈子,或多或少都有朋友。有些朋友功勋显赫,有些朋友热情洋溢,但是终其一生能你记得几个朋友?你会记住很少的几个朋友,这些人从来不在你得意的时候喧在你的眼前,但是他永远都会默默的依托在你背后。这些人从来也不给你锦上添花,但只要你需要他,会为你雪中送炭。这些人对你的温度恒久,一生相伴。如果你生命里有这样的朋友,那你想你怎样评价他?信得过呀!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一生长久,你需要几个这样信得过的朋友。孔子说,我也不希望我的朋友给我一个多辉煌的评价,无非是一个“信”就够了。
  再说“少者怀之”。每个人做到长辈的时候,都愿意用自己的生命经验教孩子们,应该怎样不走弯路,但是这样的教训不一定就会让孩子们喜欢。一个长辈做到完美,做到他有很高的功勋,孩子们就一定会喜欢他么?
  有些孩子会仰望着他,说这个人真了不起,高山仰止,景行行知,我一辈子做不到那样了,孩子们不会经常想起他,晚辈所喜欢的长者都是那些没有代沟的,给孩子能够温暖的融为一体,风格朴素光明快乐,他的今天就是我的明天,说不定我的明天比他做得还好。这样是“少者怀之”,就是给孩子们一个人格的榜样。
  孔子说,你问我的人格理想,就是这三句话:“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三句话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自己在心里也都掂量掂量,我们也都有老少,都有身边的朋友,你能做到吗?这是一个圣贤的人格理想,但是我们自己做到了,当然会少一份忧伤,多一份快乐。
  “仁爱”说易行难
  仁爱难做到吗?学生曾经问过孔子:什么叫仁?老师解释道:有五者行于天下。哪五者呢?就是恭、宽、信、礼、惠。恭则不悔,就是你对别人毕恭毕敬,你的生命就不会遭到侮辱,我们每个人都要尊严,我们都需要受到尊重。怎么最受尊重呢?就是你对别人客客气气,这个世界上别人的表情就是你自己表情的镜子,你对人笑语春风,别人就对你和和颜悦色,你对别人怒目相向,别人就对你怨气冲冲,所以你能做到一个客客气气的人,就会受到尊重,这叫不自取其辱。大家想想,单位里一些人跟别人关系处不好,他老挑剔别人说别人不好,对别人不恭敬,富于攻击性,所以“仁义”的第一点就是恭而不悔。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