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感悟成长

作者:佚名  时间:2013/7/18 12:15:14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3806
  第二点就是宽则得众,一个人心胸越宽阔越能得到大众的拥戴,这个世界上有些人是很计较的,什么人心能宽,就是他自己看到的都是乐观的,你说我们怎么看世界?大家逢年过节收到过这个短信,叫做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就是人间好时节,你说这个描述就是我们客观描述的生活吗,你也可以说春天哪有那么多花,一到北方就是沙尘暴,一到南方就是春雨绵绵,一到夏天就酷暑难耐,一到秋天就是黄叶飘零,一片萧瑟,一到冬天就是严寒冰雪。一年四季有什么好,如果你要说的话,你过的这个也叫四季,这个四季连起来也是一年,那么年复一年,连起来也是一生,你比那个春有百花秋有月也没少过多少时间,但你一定少了里面一样东西,那就是人间好时节。
  其实人生好与不好,不在于你活多大,而在于你能在有限的光阴里有多少美好的日子,人世间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取决于我们的眼光。人有什么样的眼光就有什么样的生活。有句谚语:山坡上开满了鲜花,但在牛羊的眼里那只是饲料,饲料也是有价值的观点,牛羊认为什么东西有吃的价值就有用了,我们今天很多人就是牛羊的眼光,我们不是不学习美好,比如让孩子学钢琴,但那不是为了欣赏,而是为了考级,那就是当饲料。
  人怎么样能宽呢?就是我们多看一点真正的美丽,世界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半瓶葡萄酒,人生不可能倒霉到只是空瓶子,也不可能完美到都是满瓶子,永远就是半瓶子,问题就是这半瓶酒,会有两种不同的看法,有人会欢天喜地地说还有半瓶酒,还有人会说这么好的酒只剩半瓶了。其实,后者看到的酒不比前者看到的少,但是他的眼睛永远看在空的半瓶上,这就是态度,态度会决定我们的生活。佛家有句诗: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益常宽。眼内有尘就是世间的尘埃脏东西蒙住了你的双眼。什么叫三界窄?给你前生今世来生,给你三辈子你都活得憋屈,而心头无事的人坐在自己家床上都觉得天宽地阔,所以人心的宽与窄,取决于你的心里有什么,就看到什么。
  大家都知道苏东坡有个好朋友佛印,两个人总在一起参禅,苏东坡老爱占便宜,还很高兴,回家跟苏小妹炫耀。有一天,他回来很高兴,他说今天我又占便宜了,我跟佛印在一起打坐,我睁眼问他你看我像什么呀,佛印说你坐那就像尊佛啊!我就哈哈大笑:“你个大胖子,坐在那就像堆牛粪。”苏小妹听完就笑了,哥哥就你这悟性,还悟禅悟道啊,你懂不懂佛家所讲的见心见性就是人心中有什么就看到什么,佛印要说你像尊佛,他心中已有佛在端坐着,你说人家像一堆牛粪,你得问问自己心里到底有什么。
  其实这句话很有意思,大家一堆朋友去风景区,刚到就有人大呼小叫,这地方太漂亮了,简直美死了。但有人会之以鼻,有什么啊,那边还有堆垃圾呢。大家一起吃饭,有人进去就说,这个馆子好极了,有什么厨师,有什么菜,还有人说那桌子还没擦干净呢,反正也就一般。其实,我们眼中的世界是一样的,差别怎么那么大呢?仔细想想,高兴的人获得的是一种美好的态度,而那个挑剔的人你觉得他讲究,眼里不容沙子吧,但是我们千万要防止,就是抱怨会成为一种习惯,到以后就不是那件事情值得你抱怨,而是会为抱怨而抱怨,他不挑剔不唠叨点什么就不痛快,如果一个人到这个份上,真正是大悲哀。他的生活再获得什么都不行,他心中永远只有遗憾,所以我们知道“宽则得众”。什么人人缘好,永远是那种宽容的人,这些人就能得到大众拥戴,这是圣人说的,孔子说“宽则得众”。
  第三条是,一个人不光是恭和宽,你还得信。你还得为社会做事。所以第三句话是信则人任焉,就是他人就任用你。用今天的话讲就是谁有信用,谁的职业生涯才会宽广。我自己在大学里教十几年书,我的感受很深,我多年前的学生有时候回学校,讲自己现在在社会的发展,我很惊讶地发现,那些发展好的人,几乎没一个当年是专业尖子,往往都是那些专业资质平平的人,但是这些孩子特别吃苦耐劳、有信用,这样的孩子后来发展好。专业尖子,特别容易聪明反被聪明误。大家都知道,什么叫恃才傲物,到一个地方,心高气傲,说我当年是保送研究生的,凭什么让我跟本科生干一样的工作,领导不重视我,我跳槽,而那些扎扎实实的人对一个任务认真完成,以后一步一个台阶的走,他的职业生涯以后一定会好。所以,在一个公民社会里,信誉是人生的基石。
  那么,有信誉你能苦干实干就一定有效率吗?孔子说,第四点“敏则有功”,就是谁敏锐谁有大智慧,谁就建功立业。这个世界上太多的事情是需要大智慧去提升的,没有智慧做的事情是没有价值含量的。敏则有功,很多人都是无用功,所以君子欲敏于行,而行于言就是言辞木讷说少一点没关系,行动上多去做,这叫敏则有功。
  最后一点恩惠的惠,叫惠则足以使人。当领导以后谁有恩惠的心,谁足以使用别人,什么叫恩惠的心,就是在精神价值上表扬自己的下属,在物质利益上不断分享,这样的人才足以有力量使用别人。所以,孔子说什么是仁,就是第一恭而不悔,你自己就有尊严;第二,对人宽容,有群众基础;第三是有信誉,信则人任焉,职业生涯就好;第四是敏则有功,工作有效率;第五是惠,惠则足以使人带团队。
  恭和宽是做人的修养,信和敏是做事的原则,惠是做官的心态,那么恭宽信敏惠,做人、做事、做官我们走在世界上不就是这几件事吗?这么一想,经典还离自己远吗?为什么说三十而立,我们得懂这些道理,别觉得老祖宗都是端着架子,给我们讲古文,其实说的都是我们自己生活中的事,你真得本着这个心态去,到四十不惑,才真能少点迷惑,这就是四十不惑!今天的四十岁是多迷惑啊,过去四十岁的人都当爷爷了,守着几亩地、两头牛、抱着孙子到五六十岁,觉得快到享天年了。所以,这今天的人二三十岁连迷惑的资格都没有,都在拼命加班、考职称,有什么迷惑的时间,迷惑很奢侈,你得有迷惑的时间啊!所以,四十岁的人今天是大迷惑的时候。
  困惑中的人生
  再来看“惑”字怎么写,上面是或者的或,什么是或者?就是有选择的,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这叫或者。今天的生活选择多呀!大到孩子挑个专业,有那么多专业可选择,成年人买个房有那么多楼盘,小到上超市买个牙膏,看看进口国产的,你的脑子就在打架,谁推荐的牙膏是信得过的呀。买袋方便面不迷惑吗?有多少牌子摆在那,或此或彼的客观世界摆在那。
  上面的迷惑是怎么产生的?“惑”下面一个心字底,一颗心在下面,被这样那样的迷惑压住了,迷惑就产生了,如果这个世界或此或彼都摆在那,因为智慧而不惑,稳稳当当拖住世界,世界上选择虽多,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这就是不惑。迷惑与不惑,就是客观或此或彼,与一颗心大小的较量,可以被压住也可以被拖起来。什么智都不惑,就是我们自己真正有智慧了,我们了解自己的生命何去何从。刚才我们说了,仁者不忧,学生问老师“何为智?”,老师回答两个字:“知人”,了解别人的人心,你了解别人就能走进别人的心里,其实我们连自己都不了解,我们连亲人都不了解,我们问问自己真懂得自己是什么人吗?大家都知道战国时期有个名字叫扁鹊,扁鹊真正神,就在于他能把握自己,宠辱不惊。他是天下神医,他跟魏文王聊天,魏文王问他:我听说你家弟兄三人都学医,你这么大名气,你那哥俩怎么就没名气呢?扁鹊说你错了,我们家属我大哥医术最高,二哥其次,我学得最差。文王说不可能啊。扁说我大哥医术之高可做到防患于未然,就是一个人病还没起的时候他看了气色就知道你有什么病,他就会用气用药把你调理好,结果天下人都以为他不会治病。我二哥能治人病于初期之时,免得以后酿成大病,有征就给他克制住了,结果天下人就以为他是个会治小病的大夫。我说我是哥仨里头学医学得最差的,我看一个人病得奄奄一息,我才用虎狼之药起死回生,天下人都以为我是神医。天下像我大哥那样能治病的,元气丝毫不伤,象我二哥那么治病的人,元气一伤就补回来,象我这样治病的,命捡回来了可元气大伤过半,你说我们仨谁医术最高呢?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