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册教案全集5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三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9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12/1 16:56:0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7
  • 下载点数: 6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53360字。

  高中语文第三册
  教案全集
  洛阳市洛轴一中
  鲁建波
  在这套教案中学习或选用了一些老师的优秀教案,谨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
  1、《诗经》三首教案A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上古至春秋中期的古代社会生活,陶冶高尚道德情操。
  2.运用联想、想象的思维方法,提高鉴赏水平,培养创新能力。
  3.掌握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设想:
  1、运用“联想与想象”的教学方法。
  2、运用对比阅读的教学方法。
  3、分析语言,体味神韵。
  三、教学时数:2课时(总第课时)。
  四、教学日期:
  第一课时:
  学习《卫风•氓》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的发展,从《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到现代的新诗,可谓源远流长,星汉灿烂。而《诗经》中的作品正以其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内涵,新颖而独特的艺术形式,感情真挚充沛,风格淳朴自然,手法多种多样,语言生动优美,不愧是我国古代诗歌辉煌的开端。
  早在春秋时期,《诗经》就已
  广泛流传。孔子曾经这样极力赞美《诗经》:“《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想纯正)’”又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意为:《诗经》可以激发人的意志和感情,可以提高观察能力,可以合群,可以抒发怨恨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字。)“不学诗,无以言”,并常用诗来教育自己的弟子。孔子以后的儒家学派人物,都把《诗经》当作教本,传授不绝。
  一直到今天,《诗经》所开创的文学传统和艺术特色仍在不断滋润着我们民族文艺的生长,《诗经》的许多语言仍活跃在我们民族的现代语汇中,《诗经》所表现的民族情感和思想魅力仍奔涌在我们民族的血脉里。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去探一探《诗经》这民族诗河的清新的源头、璀璨的诗空中的耀眼明星吧。
  二、《诗经》简介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先秦时代通称为《诗》或举其整数称《诗三百》。汉代尊崇儒家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2)《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板书)“风”指“十五国风”,属于各地方的乐歌,即指当时15国的诗歌作品,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课文所选的三首诗作均出自“风”;“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即王畿地区)的乐歌,有“大雅”和“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有“周颂”、“鲁颂”、“商颂”,基本上是贵族们的歌颂祝祷之辞。
  (3)《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4)《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即直接铺叙陈述;“比”者,“以彼物喻此物”,即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
  (5)《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现实主义的《诗经》和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三、分析《卫风•氓》
  这是一首弃妇的诗,也是一首带有叙事性质的抒情诗,叙述了诗中女主人公由恋爱到结婚最后被遗弃的婚姻悲剧。
  1、诵读《卫风•氓》
  2、内容简析:
  《氓》全诗六章,每章十句。
  第一、二章写男子求婚,女子恋爱,结成夫妻的甜蜜回忆,缠绵深情而渺远恻然;
  第三、四章是全诗的主旨,写了主人公在生活中得出的痛苦的生活教训,和对负心人的强烈愤慨,宛如长歌当哭般的呼号;
  第五章前半部分继续回忆婚后的不幸,后四句则是回娘家后的情景,不禁伤心落泪;
  最后一章十句是一片如泣如咽之音多百无聊赖,无复可言。全诗层次分明。
  《卫风•氓》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的诗体格局,是它的最大特色,对我国后世诗歌创作,有至为重要的影响,是《诗经》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3、结构图: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赋)         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赋) 
  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比、兴)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比、兴) 
  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赋)       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赋、比、兴) 
  一个古老的、至今还在无数次重演的生活事件:痴心女子负心郎,诗人们曾千百次的用以作为创作的题材;然而今天我们读着这二千五百多年前的诗章,却决不因时代的遥远、题材的习见而厌倦。诵读之中,仿佛仍能听见女主人公催人泪下的悲怆呼声,仍能看到她那哀丽坚贞的感人形象。一首诗歌,何以能具有如此强大的、不朽的生命力呢?
  4、内容理解与艺术分析:
  ①诗歌常选择典型的情节来烘托具体的气氛和情调,诗作《氓》中分别选取了哪些典型情节,表现了怎样的情感特征?
  典型情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乘彼垝垣,以望复关”→“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②情感特征:所遇非人的悲愤与义无反顾的决绝。
  5、诵读并背诵前两章。
  四、布置作业:完成《梯度学练》第一课时练习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学习《秦风•无衣》和《邶风•静女》
  教学过程:
  一、检查《卫风•氓》的背诵
  二、学习《秦风•无衣》
  1、诵读《秦风•无衣》
  在《诗经》所反映的年代里,生产力的极为低下,奴隶和奴隶主的尖锐对立,外族的入侵与掠夺,繁重的徭役和兵役,给人民带来了痛苦和灾祸。《诗经》里有关战争的民歌,什九十反映战争带给人民的痛苦和人民对于战争的憎恨;也有的诗作表现了兵士爱国恋家的矛盾苦闷的情绪,表达了人民为了抵御外侮,保家卫国,忍受巨大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而《秦风•无衣》描绘的是一个为抵御外侮、保家卫国而团结友爱、慷慨从军的感人至深的场面。
  秦和周民族的死敌西戎逼处,常常有战争而且常常是有关民族安全的战争,同时也养成了“尚武”的秦俗。《秦风•无衣》用兵士交谈的口吻,以当时军中歌谣的形式,反映的出战士友爱和慷慨从军的精神。
  2、内容简析
  《无衣》可理解一首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的出兵动员誓词。
  全诗三章,采用了增叠复沓的结构形式,每一章字数、句数相等,但又不是简单地机械地重复,而是不断递进有所发展的,体现出一种高昂的战斗激情。
  3、结构图:
  “与子同仇”(感情基础)——“与子偕作”(行动开始)——“与子偕行”(共赴战场) 
  4、体会《秦风•无衣》的形式特点——四言一句,重章复唱,“赋”的直接铺叙陈述。
  ①运用重章复唱以加强抒情效果。
  诗作共三章,句式相同,内容相近,每章仅有三处不同。《诗经》善于运用章句的重叠表达思想感情。从形式上看,有的通篇重叠各章只对应换几个字;有的只在章首或章尾重叠;有的隔章重叠,重首重尾。它的作用表现在音律和修辞上便于记忆和咏唱,回旋反复,增加音乐性和节奏感,充分抒发情怀,体现了民歌的特点。《诗经》还运用叠字、双声、叠韵等修辞手段,增加了音乐美也易表达情感和描摹事物特征。
  这首诗用“赋”的表现手法,在铺陈复唱中直接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