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1题,约8750字。
北京市西城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2页,共五道大题,25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学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考试材料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6分)
夏风轻起,花木勃发,年级开展了以“少年徜徉访京华”为主题的研学活动,拟将同学们的学习收获分专题在公众号上发布。你所在的小组负责编审,请协助完成以下任务。
专题一 中轴探索
中轴线上,访古今风景。从永定门出发,感受历史的厚重开篇,那天坛的祈年殿静静chù立,与近旁先农坛的田遗存(“”同“籍’“田”本义是耕作,这里指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先农、举行亲耕典礼时所种的田地)俯仰相顾,演绎着“敬天法祖”的文明密码。行至三里河公园,碧波迸溅,让人们感受到另一番宁静悠闲。穿行紫禁城,仰望角楼九梁十八柱的精妙构造;登上景山万春亭,俯瞰故宫金瓦红墙的壮阔图景。来到钟鼓楼,回想暮鼓晨钟里元明清三朝的时光刻度;驻足观景台,遥思大兴国际机场与奥林匹克公园“鸟巢”南北辉映-新时代的画卷在中轴两端不断向外铺展。当我们漫步中轴,脚步丈量的不仅是空间的距离,更是时间的纵深。这条城市之脊始终以包容的胸襟,见证着古老文明与现代活力的交融共生。
1.请用正楷字书写活动主题“少年徜徉访京华”。(1分)
2.有同学对文段中某些字词的写法、使用、读音、字形有疑问。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chu立”在这里指的是“高耸地立着”,“chu”应写成“矗”。
B.“迸溅”的意思是“向四外溅”,与整句意境不相符,应改为“荡漾”。
C.“俯瞰”在这里指的是“从高处往下看”,“瞰”应读作“kan”。
D.“漫步”在此处的意思是“没有目的而悠闲地走”,“漫”应写作“慢”。
3.为给文段中的“敬天法祖”加注释,一位同学查阅词典,找到“法”字的四个解释:①法令,法律,制度;②方法;③效法,仿效;④准则,标准。据此,“敬天法祖”可解释为: 。(2分)
专题二 胡同徜徉
北京胡同是鲜活的民俗文化“博物馆”,蕴藏着老北京最浓郁的民俗味儿与烟火气。小杨家胡同是小说《四世同堂》和话剧《茶馆》作者___的出生地,这里有些住户仍保留着老北京的传统习俗,比如在院儿里布置“天棚鱼缸石榴树”,春节贴春联,端午挂菖蒲,等等。南锣鼓巷街区同样充满了民俗风味【甲】雨儿胡同的剪纸艺人现场创作精美窗花,引得游人流连欣赏:菊儿胡同的老手
……
结语
9.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本次研学活动的结语,他想用排比句总结对三个专题的学习感受。请你帮他将横线处的文字补充完整。(2 分)
游览北京中轴,我们丈量千年古都,触摸历史脉搏;
穿行胡同巷陌,我们体验民俗烟火, ①___;
②______ ,我们瞻仰先辈印记,汲取信仰力量!
二、古诗文阅读(共18分)
(一)默写。(共5分)
10. ,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1分)
11.文人经常借花明志,展现高尚情操。龚自珍《己亥杂诗》“① ,② ”
两句以落花表现全心奉献的精神;周敦颐《爱莲说》“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