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黄浦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试卷 / 七年级下册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7/2 16:36:4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18题,约12900字。

  上海市黄浦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名句名篇默写
  1.默写填空
  ①黄梅时节家家雨,。(《约客》)
  ②,夜泊秦淮近酒家。(《泊秦淮》)
  ③苔痕上阶绿,。(《陋室铭》)
  ④,一览众山小。(《望岳》)
  ⑤当学习陷入困境时,我们可以用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名句“,”来鼓舞自己心怀希望,坚持下去。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怆然”的意思是。
  3.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幽州台”即“蓟北楼”,是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
  B.“古人”指燕昭王那样的明君和他招纳的贤士良臣,也泛指一般意义上的前人。
  C.这首诗描写诗人登楼远眺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
  D.诗人“独怆然而涕下”是因时间的消逝、空间的寂寥。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责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③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④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⑤也。
  (节选自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注释】①楚之逐臣:即屈原。②薄丛:贫瘠的丛林。③不见是:不被认可。④萧艾:指艾蒿。⑤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
  A.不蔓不枝        枝:枝茎
  B.亭亭净植    植:种植
  C.自古人知贵兰        贵:以……为贵
  D.清风过之        之:代萧艾
  5.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下列对两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批判了菊和牡丹的傲然超脱;【乙】文则赞美了萧艾和兰花的清香宜人。
  B.【甲】文的莲花和【乙】文的兰花生活环境虽有区别,但都有高洁、纯朴的品质。
  C.【甲】【乙】两文都表明了要退隐山林、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才华的人生态度。
  D.【甲】【乙】两文都涉及到了作者所鄙视的那些追功名、逐富贵的社会现象。
  7.【甲】文通过对莲花形象和品质的描写与赞美,歌颂了君子洁身自好的美德。【乙】文作者认为这样的人才能堪称君子:(1);(2);(3)善于把握时机施展才华。(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食因器增色
  ①食物滋养了人类。在中国,柴、米、油、盐、酱、醋、茶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必备品,俗称“开门七件事”。一年中,无论是遵循节气的轮转,还是庆祝传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