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国际教育”踏着国内教育改革节拍舞动
作者:高靓 时间:2007/1/15 12:02:48 来源:中国教育报转载 人气:633
【刊发日期】2006年7月21日、2006年8月18日、2006年10月9日、2006年12月1日
【主要内容】教育质量,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2006年美国、俄罗斯、西班牙、德国等都从整体上进行了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的改革。
美国未来高等教育委员会在2006年9月19日公布了备受瞩目的《领导力的考验———美国高等教育未来规划》,强调大学应该提供高质量教育,建议政府增加对教育和科研机构的投资,重点发展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领域,努力培养急需的外语人才。建议很快反映在实践领域,美国富布赖特项目在10月份宣布,首次增加支持美国学生到国外学习外语的奖学金项目。
德国在2006年也开始了高教改革。2006年7月,德国通过了“联邦制改革方案”,引起高等教育政策的一系列变化。改革提出,教育权限下放至各州和高校,扩大高校自主权,鼓励“精英大学”建设,力图推出改革“带头羊”,并且提出要拓宽科研渠道,重振“思想之国”,保证德国在全球化浪潮中的竞争力。这些无疑需要建立在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之上。
俄罗斯反思了教育的优势和不足,认为其教育面临现代化挑战。提出要维护已取得的成就,并且开始更新。
西班牙则在2006年通过一部新《教育法》,推动其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实现机会均等”为目标的基础教育改革。
在基础教育领域,日本为了解决学力下降问题,时隔43年,首次恢复了全国统一的学力测试。美国则根据《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的要求,对各州教育情况进行检查,对教育质量未达标的各州采取惩罚措施,以引起人们的重视。英国新出台的《小学教学大纲》提出,让所有学生充满快乐和成功地学习,学生的进步情况成为教师备课的主要依据。
【背景】2006年6月,八国集团与发展中国家(G8+6)教育部长对话会在莫斯科举行。八国集团峰会过去主要讨论经济问题,后来扩至政治领域,这次(G8+6)对话首次扩至教育领域,表明教育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建设创新国家有着越来越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开展了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的大规模教育改革,我国也不例外。特别是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日益扩大,也出现了对提高大学教育质量的争鸣和探索,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我们有必要将这些改革的思路和举措介绍进来,为国内教育改革服务。
关键词:学术诚信
【刊发日期】2006年7月7日
【主要内容】这一期介绍了杜克大学、圣安德鲁斯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牛津大学等英美著名高等学府在提高学术诚信方面的态度和做法。调查显示,70%的美国学生承认有欺骗行为,接近四分之一的学生承认过去的考试中有严重的作弊行为。各个高校在禁止作弊行为、提高学术诚信方面,各显神通,有从态度价值观入手建立的荣誉准则,有严格的审查报告制度,也有种类繁多的处罚规定。由200所高校、500多名知名学者组成的美国学术诚信中心给高校提出“建立清晰的学术诚信规则”等7条建议。
【背景】近年来,学术诚信问题日益凸显。一段时间内,学术造假、伪造学历等丑闻频出,随着一个个高等教育神话的破灭,教育和科研领域的诚信问题引发了社会激烈的争论和思考。在这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下,大学生中抄袭论文、考试作弊的现象也屡禁不止。肩负着培育人才、促进发展、造福社会重任的高等教育,出现这样的情况不能不令人痛心疾首。教育部决心下大力气治理这一问题,先后出台的《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等文件,都对学风建设提出了要求,并在2006年积极筹建学风监督委员会。怎样做才能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有没有一些有效的措施?向国外取经,正是我们推出这一期内容的初衷。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刊发日期】2006年4月21日
【主要内容】大学生就业和毕业后的命运如何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本期集纳了有关国家大学生就业的最新统计数据和相关调查分析。2006年美国大学生就业市场呈现新特点,对毕业生的需求持续增加。美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完全依照市场规律运行,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运行机制。英国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则不乐观,出现了计算机通信专业毕业生做接线员、历史专业毕业生做私人秘书的情况,但是第一份工作一般只是入门和跳板。本期还引入“过度教育”理论对西方发达国家毕业生就业难题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国内提供借鉴。
【背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可以说是我国教育热点中的热点。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毕业生与职位之间的供需平衡被打破,矛盾日益突出。就业难,不仅影响人们对教育的信心,也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心理问题。为此,国家采取了很多政策和办法,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事实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并非我们一个国家所独有。缺乏经验、眼高手低、过度教育等问题同样存在于高等教育更加发达的国家。他们的困难、他们的解释、他们的办法,能够让我们看到一些思路,增加一份参考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