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不妨“懒”一点

作者:浙江省诸暨市湄池中学 金伯昌  时间:2005/12/8 22:55:52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933
  一说到“懒”有人可能会立时皱眉头,咕哝一声“不求上进!”且不要蹙眉蹬脚吧,等我把话说完再骂不迟。
  我这里所说的“懒”,不是不负责任的盲目抓瞎的懒,也不是死乞白赖、一味钻空子的懒,而是让人看起来轻松自在、悠然自得的懒:懒占时间,懒发资料,懒压学生,一副成竹在胸,怡然自得的懒样子。
  其实,要做到这一个“懒”字,真比“勤”还难呢。你想,一有学校考评制度管着,什么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等大大小小分数棍子举着,谅你也不敢“懒”;二有一些善占时间,善“抓”学生的同行逼着,叫你懒也懒不起来呀。当然,还有各种各样的小九九、小利益、小光环在前面诱着,让你懒也不肯懒,甚至比其他老师干得更“出色”,更卖力呢。
  “懒”的反面就是“勤”。“勤”的好处不用说了,至少可以得到这样一句赞誉:“啧啧,这老师多认真!”
  可这一勤,学生就叫苦连天了。有听不完的讲解,做不完的作业,背不完的书,应付不完的差使,但就是没有思考和自习的时间。“聪明人不犯两次同样的错误”。可是我们的老师却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犯着同样的错误。
  是教师愿意这样吗?也不是。由社会谬论逼着,家长眼睛盯着,学校领导看着,同类学校挤着,老师哪里还敢“懒”呀!是学校愿意这样吗?更不是。学校要生存下去,不压老师不行呀!这样层层加压,最后还是压在学生肩上,这是谁之过呢?是我?是你?似乎都是,似乎又都不是。
  教师贵“懒”,然“懒”也讲懒之道。
  一、“懒”要分场合。对那些机械性的训练,重复性的练习,无用僵化的“知识”,要少做少讲,最好不做不讲,对那些权威的意见、定论也宜少讲或不讲,应多谈谈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多鼓励学生向教材和教师质疑和发难,多给些解题方法和思路。冷饭头要少炒,活语言、活思想、活方法要多讲。
  二、“懒”要有窍门。“懒”不是放任自流,满山放羊,而应分解知识能力点,要发动学生多动脑筋多动手。可运用互助小组、攻关小组、学习委员会等各种形式,把担子放下去,让学生动起来。只有让教师先“懒”下去,才能使学生“勤”起来。
  三、多想些“懒”法子。只要教师动点脑筋,好法子是会想出来的。可多带领学生进阅览室、图书馆、电脑房,多搞些活动,诸如讨论会、解疑会、小组擂台赛、专题辩论赛等等,让学生学得轻松快乐,老师自己也轻松自在。
  当然,老师要“懒”得大度,“懒”得精彩,首先必须有一颗平常心,要少些功利和短期目标,应多从大处着眼,远处落脚。更要不断地修炼“内功”,充实自己,完善自我,形成较为系统也较为扎实的知识体系。有道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胸藏甲兵,才能指挥若定,如果一味的为懒而懒,只能误人子弟,最终被这个时代所淘汰。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