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气度”作文讲评
作者:不详 时间:2018/4/4 20:23:44 来源:fcs2002转发 人气:995
王岳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书法家。他是这代学人中横贯中西的学者。是书法理论和书法实践两翼齐飞,在两方面都有着自己独特贡献的书法家。多年来王岳川先后和二三十位与书法有关的学术大家和中青年书家展开书法、文化的学术对话。在他的书法著作《书法艺术美学》《书法文化十五讲》《书法文化精神》《书法身份》《书法美学立场》《书法与文化》中,他敏锐而深刻地提出了关乎当代中国书法走向和命运的大量发人深省的重要理论观点。其核心就是倡导“文化书法”。长期以来,书法文化,即书法是一种文化形态,已被广泛接受、认同。从书法文化到文化书法,是书法理论的一次石破天惊的发现。事实上,如何使书法文化真正“文化”起来?通向它的路径在哪里?已经成为现实书法创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些年来,书法领域虽然活跃,但也非常紊乱,充斥了各种不文化的书法。比如,有撕裂破坏汉字结构,存心把美丽汉字写得龇牙咧嘴犟头倔脑横七竖八的,有各种类似杂耍表演吸引眼球的江湖书法……面对乱象、险象横生的书法界,岳川提出“文化书法”,无疑是一道划破长空的闪电。可不是?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黄庭坚……历代书法名家名迹,有哪一人哪一篇不是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传诸后世的?他们固然有书法技艺,但最打动人的却是他们字里行间扑面而来的浓浓的中国文化气息。文化,是书法本体中的本体。文化书法,是通向书法文化的密径。王岳川把文化书法概括为:“回归经典,走进魏晋,守正创新,正大气象”。回归经典,走进魏晋。指的是对源远流长的书法传统的敬畏学习。经典是宏大的,要广泛学习。同时也要最后归拢到魏晋,那是中国书法最为天人合一的境界,有着一种难能可贵的文化风度。守正创新,正大气象。直指当下创作方向。人间正道是沧桑。守正、创新,是书法繁荣发展的互为因果的两个面。最终体现在书法面貌上则是一种与文化古国文化大国相应的“正大气象”。
岳川自己书法艺术追求的理想境界就是以文化书法为载体显现中国书法中华文化的几千年来积健为雄的正大气象。他的书法首先在书写内容上有严格的审美对象的选择。笔锋所到,出入于经史子集,大凡是历代先贤传世的箴言、佳句。这些字句千百年来已经积淀成为一个伟大民族的集体文化心理。从表面看,是书写对象的对象,其实不然。书法不是无情的复印。被书写的内容其实是有生命气息的。长期书写会辐射到书法家的心里,转化成书法家的气质,久而久之,影响到书法家书写境界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书写内容其实是书法的“根”,是书法的“命”。同时,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它们既有风平浪静的,也有波涛汹涌的;既有月白风清的浅吟低酌,也有壮怀激烈的慷慨悲歌。儒家的敦厚庄重,道家的飘逸浑茫,佛家的因果机趣,诗词曲文千变万化……它们自身的丰富性会牵引书法家内心的情感波涛,出之于不同的线条、用笔,节奏的变化,形成定与不定、变与不变统一的个人书法风格。以先贤之文化精魂摄书法五体之形貌。
岳川的书法艺术就是把文化书法的理论转化为书法实践。正大气象,就是在书写过程和书写结果中展示中国书法的博大灿烂,集“多美”为“一美”。他以颜体正楷开蒙,中紧外放,气势开阔。再上溯二王行草,求飘逸灵动的魏晋气息。再下探苏、米的旷达放纵。最后进入笔走龙蛇天马行空如入无人之境的草书世界。一路行来,有迹可循。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根深叶茂,才有自成一家的气象正大的书风。用笔饱满厚重而不失酣畅飞扬,结体法度森严而不失文人学者意趣,布局庄重大气而不失人间、人性之温暖。现代学者的严谨和视野,古典文人的情怀和向往,二者统一,王岳川和北大的书法,是对多年来书坛积弊的“无声”的批评,值得我们热切关注。他和北大书法家全身心身体力行的投入,对世界有可能广泛理解的中国书法的积极推动,更值得我们敬佩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