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部分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二)(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8660字。
绝密☆启用前
2025新高考单科模拟综合卷(二)
语 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①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共产党宣言》发表到今天,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但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马克思主义能不能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能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
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如果墨守成规,思想僵化,没有理论创新的勇气,不能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仅党和国家事业无法继续前进,马克思主义也会失去生命力、说服力。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取得成功,使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也永无止境。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而是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
我们要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更好地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②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呈现出更多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摘编自习近平《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恩格斯强调:“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19世纪中叶,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不断发展,工人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恩格斯深入考察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社会状况,在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马克思主义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要有理论思维,就要有正确思想的指引。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B. 自《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随着时代的变迁、科学的进步,马克思主义逐渐占据了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并在实践中发挥作用。
C.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是否墨守成规,马克思主义都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说服力,马克思主义仍会继续改变中国。
D.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科学回答了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等根本问题,使社会主义变成了现实。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完成了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
B.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要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统一,呈现更多中国特色。
C. 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跨越时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可能也想象不到马克思主义诞生170多年以来时代变化的广度和深度。
D. 马克思主义成为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指导思想,根本原因是其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同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念相融通。
3. 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
A. 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从自身实际出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 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运用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成功。
C. 马克思主义呈现出更多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
D. 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4. 习近平的讲话善于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请结合文中两处画线句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5. 恩格斯强调:“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逐渐占据了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说法错误。从材料一第三段可知,“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选项曲解文意。
C.“无论是否墨守成规”说法错误。从材料一第四段可知,“如果墨守成规……马克思主义也会失去生命力、说服力”。
D.“使社会主义变成了现实”说法错误。从材料二第一段可知,“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这只是解决了社会主义的理论问题,要使社会主义变成现实还要经历许多阶段。
故选A。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风
莫言
我家房后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胶河,沿着高高的窄窄的河堤向东北方向走七里左右路,就到了一片方圆数千亩的荒草甸子。每年夏天,爷爷都去那儿割草。最早跟爷爷去荒草甸子割草,是刚过了七岁生日不久的一天。
我们动身很早,河堤上没有行人。①堤顶也就是一条灰白的小路,路的两边长满了野草,行人的脚压迫得它们很瑟缩,但依然是生气勃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