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辽宁省部分学校高三模拟联考(一)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8530字。
2024年辽宁省部分学校高三模拟联考(一)
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说新语》是一部采辑旧文编理而成的书,内容又只是分门罗列篇幅短小的人物故事乃至名流的片言只语,它何以可置于经典之列呢?简单地说,魏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转折性的时代,社会的政治结构、思想文化、文学艺术在这一时代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士族阶层则是魏晋社会的中坚,而《世说新语》一书正是通过汇辑各种有关文献资料并加以修饰整理,集中呈现了魏晋士人的精神面貌,从而反映了魏晋思想文化的基本特点。虽然它的内容都是以前就存在的,但是,不仅原来收录那些资料的书籍大多散佚,而且,如果不是经过编撰者有选择地博采群书重加整理,上述效果也并不能如此显明地体现出来。正是作为魏晋思想文化的集中载体、魏晋士人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世说新语》具备了成为经典的条件。
士族势力的兴起和门阀制度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大概地说,士族是由地方性势力发展起来的贵族阶层,他们拥有厚实的经济基础,优越的文化资源,其所统驭的依附人口在必要时即可转化为独立的军事力量;士族成员通过入仕参与国家的政治活动并保护家族的权益,并由于条件的优越造成累世官宦的情形,同时士族的不同家族之间又通过婚姻关系相互联结,巩固和扩大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社会群体的力量。一般认为,曹丕建魏以后实行“九品中正制”标志了国家对士族特权的认可,同时也标志了门阀政治的成立,而最为典型的门阀政治则形成于东晋。在门阀政治时代,出现了一种过去所没有过的皇权与士族权力平行存在、相互制衡的政治结构。皇权虽然在理论上仍被视为最高的权力、国家的象征,但事实上,它并不能取消和超越士族的权力;在有的年代里,皇权实际上成为一种虚设的东西,对国家重大事务完全失去了控制。原因很简单:在一般情况下,官僚权力是由皇权派生的,士族权力则完全建立在自身力量的基础上。《世说新语》中对王、谢等家族成员言行的记录反映了这一点。
在汉王朝趋向崩溃、士族势力不断成长、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历史过程中,作为维护大一统政治的国家意识形态而存在的儒学也逐渐衰微。自东汉后期以来,在对儒家经典加以新的阐释的同时,老庄学说不断兴盛,佛教思想流布日广。所以魏晋成为自春秋战国以后又一个思想解放、异说并存的时代,因而也是思想史上创获尤其丰富的时代。《世说新语》虽然并不收录长篇大论,但它所记人物言行,却生动地反映出这一时代的上述重要特色。
《世说新语》常常被称为一部记录魏晋玄学清谈的书,这虽然不够全面,但也揭示了这部书的基本特点。所谓“玄学”,是一种会通儒道、进而又融合佛学的学说,流行于士族社会。它涉及的问题很多,但究其根本,可以说玄学具有浓重的形而上性质,它关注宇宙本体,追究物象背后的原理,并且经常对人类自身的思维规则及语言表达质疑;“玄”这个概念常常和虚、远、深、微妙等形容词相联系,而玄学即使在讨论具有现实政治背景的问题——如“名教与自然”时,也喜欢从抽象原理的层面以逻辑论析的方式展开。所以,尽管自古以来指斥玄学不切实用者不乏其人,甚或加以“清谈误国”的罪名,它其实代表了古人对人与世界之关系的深入思考和思想方法上的重要进步。《世说新语》不仅保存了许多魏晋玄学清谈的名目和若干重要内容,描述了清谈展开的具体场景和氛围,而且在更为广泛的范围内记录了魏晋士人经清谈风气熏陶而呈现的各种机智有趣的言论。
研究者普遍重视魏晋时代个体意识的觉醒,认为这一现象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中国的文化传统里,强调个人服从群体,强调社会伦理对个人意志和欲望的抑制,历来是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尽管人必须结为群体谋求共同的生存,因而必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说新语》虽非原创作品,但其通过对魏晋时期士人言行的精心编纂,凸显了该时代士族阶层的精神特质与思想文化特点,从而展现出其经典的价值。
B. 在魏晋门阀政治时期,皇权虽然名义上是最高的权力象征,但在实践中却难以超越或取消士族的权力,有时甚至沦为虚设,这一政治结构在《世说新语》中有所体现。
C. 《世说新语》不仅收集整理了士族闲谈逸事,还涉及士族对宇宙本体及形而上学问题的探讨,后者代表了古人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思考和思想方法上的进步。
D. 作者认为,魏晋士族阶层的崛起与门阀制度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他们在经济、文化等都有着深厚的基础和广泛的影响力,《世说新语》对此做了翔实记录。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士族阶层是由地方性势力发展起来的贵族阶层,拥有厚实经济基础和优越的文化资源。
B. 士族成员通过入仕参与政治活动,保护家族权益,并因条件优越形成累世官宦的情形。
C. 士族阶层的兴起标志着国家对士族特权的认可,同时标志着门阀政治的最终确立。
D. 魏晋时代思想解放、异说并存,儒家经典被重新阐释,老庄学说、佛教思想有所发展。
3.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通过举例介绍《世说新语》的部分内容和形式。
B. 文章通过历史分析的方法介绍了门阀制度的形成。
C. 文章通过对比分析《世说新语》与其他文献 不同。
D. 文章通过因果关系阐述《世说新语》对后世的影响。
4. 以下图表展示了魏晋时期士族阶层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根据材料和图表,以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社会阶层 经济基础 文化资源 政治活动 军事力量
士族 厚实 优越 参与 可转化
其他阶层 一般 有限 较少参与 无或弱
A. 士族阶层在经济上拥有厚实的财富,而其他阶层则相对一般,这为士族阶层在其他诸多方面,形成优势打下坚实的基础。
B. 文化资源方面,士族阶层享有优越 条件,而其他阶层相对有限,这反映了士族在文化传承和教育方面的领先地位。
C. 在政治活动中,士族阶层积极参与并拥有较大的影响力,而其他阶层则较少参与,这显示了士族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D. 军事力量方面,士族阶层拥有独立的军事力量,在某种情况下可以与皇权平行存在,这与其他阶层相比有显著差异。
5. 《世说新语》中展现了魏晋时期士族文人的精神风貌,这种风貌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请谈谈你认为魏晋士族文人的精神风貌中哪些方面对现代人仍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文中信息的能力。
D.“《世说新语》对此做了翔实记录”错误。文中对这一历史过程只是作介绍,并未指出《世说新语》对此作详细的记录。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士族阶层的兴起标志着”错误。由原文“一般认为,曹丕建魏以后实行“九品中正制”标志了国家对士族特权的认可,同时也标志了门阀政治的成立”可知,作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京雨燕以及行者
——对理想作家的比喻
李敬泽
一代一代的北京人都曾抬头看见天上那些鸟——北京雨燕,是唯一以北京命名的野生鸟类。①它有一个诨号,叫“无脚鸟”,它的四趾只适合抓住高处的树枝或梁木,落到地上既不能走也不能飞。它日复一日不停歇地飞,它在飞翔中睡觉,在飞翔中捕食,在飞翔中俯冲下去,掠取大河或大湖中溅起的水滴。
如果让我用一种鸟来形容来比喻我理想中的作家,那就是北京雨燕。北京雨燕把你的目光拉得更远,如果它是一个作家,他就是将天空、飞翔、远方、广阔无垠的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