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奉贤区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7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4/24 8:44:5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3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4题,约16250字。

  上海市奉贤区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考试时长150分钟,总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10分)
  1. 按题目要求填空。
  (1)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苏轼《赤壁赋》)
  (2)_________,谣诼谓余以善淫。(________《离骚》)
  (3)曹操《短歌行》用《诗经•郑风》中的“___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思慕之情。
  【答案】    ①. 渺沧海之一粟    ②.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③. 屈原    ④. 青青子衿    ⑤. 悠悠我心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渺、沧、粟、嫉、蛾、衿。
  2. 按题目要求填空。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古人以“奇怪”为美的赏石观念是一种关于石头审美欣赏的形式主义观念,它代表了古人赏石的最浅层部分——只是外在地欣赏石头,只关注石头外在的形、色和声音等特征。这是一种对石头的肤浅欣赏,尚未涉及石头所具有的内在特性。与此同时,通过赋予石头某种其自身并不具有的人文价值,使石头具有某种深刻内涵。这种行为虽然丰富了石头的人文意蕴,却并不符合石头自身的客观特性。于是,我们从中国古代赏石传统中发现了一对悖论——         。
  ①在此情形下,赏石活动蜕变为一种赏石者借石头以言说自我的行为,赏石者是在以自然之酒杯浇自我之块垒。
  ②要么有深度地欣赏石头——“以石比德”“借石抒情”“点石成境”,可是又落入一种主观地欣赏石头本身并无之物的荒诞之境。
  ③要么以“奇怪”为美,只是形式主义地欣赏石头的长相,但这属于肤浅地欣赏自然。
  ④作为自然审美的赏石——欣赏石头自身之美便徒有虚名。
  A. ③④②① B. ②③①④ C. ③②①④ D. ②④③①
  (2)以上语段摘自某报纸,下列版面和标题与其最匹配的一项是(   )
  A. 文化版  《浅谈中国传统赏石文化》
  B. 社会版  《用赏石文化助推乡村旅游》
  C. 国学版  《赏石是如何“道法自然”的》
  D  教育版  《赏石之美,直指人心》
  二、阅 读(70分)
  (一)(16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某杂志社以调查问卷的形式邀请部分专业人士进行了关于当代小说变革的专题讨论。下面是收到的一些回答:
  [甲]如果有“当下的小说”这样一个整体存在的话,那么它理应像一座现代商场,不同的楼层面对有不同需求的消费者,没有小孩的成年男性顾客可能永远不会去童装区,不能吃辣的人很少会出现在川菜馆。按作家群体、发表平台所划分出的纯文学范畴内的小说与通俗小说,就处在这个整体的不同“层”上,他们的受众有交叉,但更多是相互独立。通俗小说是否需要变革,这不好讲。因为这个东西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