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卷
- 资源简介:
共25题,约7240字。
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学业质量调研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所在学校及班级等填写清楚。
2.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全部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本试卷共8页。
一、积累应用 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______________,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________》)
(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______________。(贾谊《过秦论》)
(3)李密在《陈情表》中表示自己将会报答皇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作答。(5分)
(1)以下选项中,小闵的语言得体的一项是( )。(2分)
A.老师问:“小闵,你什么时候来我这背书呀?”小闵说:“我昨天不是已经背过了吗?”
B.小闵发微信给老师:“语文老师您好,劳驾您帮我把这篇作文好好修改修改,行吗?”
C.小闵问同班同学:“你这次体育测试成绩怎么样?立定跳远不会又没跳过两米吧?”
D.小闵对同学们建议道:“有困难就去找老师,我敢断定老师是很乐意帮助我们的。”
(2)将下列句子连句成段,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只有热爱阅读的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和价值
②阅读是一种享受和学习的过程
③通过阅读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④我们应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A.③②④① B.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D.④③①②
二、阅读 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
谣言一定是洪水猛兽吗?
①汉代曾通过“举谣言”的方式来考核官员。民间歌谣说:“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支。”朝廷由此推断时任太守张堪得民心,就派人去调查证实,后将其评定为好官,可见“谣言”本为中性词。似乎是到了近现代,人们才谈谣色变,必欲除之而后快,而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媒体的出现更让人们为谣言的泛滥而忧心忡忡。那么,谣言到底是不是洪水猛兽?互联网等新媒体到底会不会成为谣言的温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