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2023-2024学年度(上)期末教学质量监测高三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2480字。
丹东市2023-2024学年度(上)期末教学质量监测高三语文试题
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在中国造园方面,一个好的造园家必须是一个优秀的画家。
中国造园首先从属于绘画艺木,既无理性逻辑,也无规则。例如弯曲的径、廊和桥,除具有绘画美以外,没有什么别的解释。而就那些精美的漏窗、奇异的门洞以及千变万化的铺地来说,原因亦然。
中国园林往往封以高墙。园内庭院亦由墙来分割,时而一边时而两边沿墙设廊。除在坡地情况下,墙体作为分割园林与外界的手段十分必要。平整素白的墙面衬出成组簿砖片瓦叠砌的漏窗。漏窗的深度加强了形象美:阳光照擢其上,绚丽多变。不同角度的阳光又可使同一届窗看起来完全不同。漏窗样式亦变化无穷,一座园中极少出现雷同。
中国南方园林中的墙面总要刷白,这可以巧妙衬出日月所射的竹影。白墙、绿叶、青瓦、木作,组成中国园林的基调。墙顶蜕蜓起伏,瓦做漏窗能减轻沉重感。有做去甚者,加以首尾,比拟游龙。墙少直行。它曲折皮转,或于亭侧或于山边终止;可以弧线优美地停顿,或以一屏山石而续行。
中国园林艺木不事炫耀,它以墙掩藏内秀而以门洞窗格后的一瞥以召唤游人。门,同窗格的造型多姿多彩,亦为中国园林特色所在。门洞形同月亮、花瓶或花瓣。没有比通过这类门洞将美景引入眼底更诱人的画框。窗格形象无穷,其花式细密,再嵌以半透明而尺寸不大的贝片。不过,上品乃属简洁有力纹样,而绝非争奇斗巧者。
廉次材料甚至废物的利用,使中国园林中的小径铺地趣味倍增。片石、残瓦、卵石和碎瓷片拼成形色无穷的图案。平面一般呈多边形或四叶形对称组合。也有不对称者,其中最常见的是“冰纹式”。不过,若将图案做成逼真的鱼、鹿、莲或鹤形,便又近庸俗。
中国园林中另一半具有极大魅力的独特成分是假山。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没有对人工山有如此的热情。诚然,在西方园林中,人们常可发现岩石和洞穴,在日本园林中,发现石山或“散石”。但在所有这些地方,石头均未经受过水力侵蚀。中国假山多由经过水侵蚀而形扶奇异的石灰石组成。这就是“湖石”,经数百年水浪冲击使成局、瘦奇形,人们将其从湖底掘起。中国园林少不了假山,它们或峰、或岸、或丘、或穴,甚至统领全园。
假山不仅是吸引穴居者和诗人的自然因素,而且在中国园林设计中不可或缺。它使植物、水与建筑群巧妙结合,作为自然与人类创造的中介,假山将前者生命的搏动,优美地带给后者的冷漠造作。
(摘编自童照《中国园林》)
材料二: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有认为是虚拟的,也有以为是写实的;有认为是理想的,也有以为是现实的。但无论观点如何,作为一种园林艺木,大观园对苏州园林特点的继承和发挥,那种如人在图画中的总体感觉,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这也正是叶圣陶在《苏州园林》一文中,对江南园林所作的基本概括。
苏州园林一般可以从山水规划、建筑布局、花木种植等角度来分析,而对大观园的讨论也不外乎这些方面。不过,大观园除了元妃省亲使用过一次外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园林中的漏窗、门洞和铺地可以不按逻辑来设计,而是要体现出绘画美。一个不懂得绘画的人就没有资格造园。
B.中国园林中的漏窗以薄砖片瓦叠砌,可减轻重量;漏窗样式也变化无穷,在不同角度阳光照射下,可呈现不同面貌。
C.用争奇斗巧的纹样设计窗格,用逼真的动植物图案装饰铺地,都不是造园最佳手段,上品园林应该避免繁复和庸俗。
D.假山是中国园林必不可少的景观,造园用的假山石必须经过几百年的水浪冲击,形成各种造型,再从湖底打捞出来。
2.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把人物也组合在自然景观、人工建筑中成为一道风景,让人与自然的关系得以展开,这是《红楼梦》环境描写的特色之一。
B.大观园空间营构意义上的多层次美感是通过宝玉的审美视角逐步完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可见宝玉有很高的审美素养。
C.将“怡红院”和"拢翠庵“分隔开形成不同特点,这种格局体现了苏州园林园中有院的特点,丰富了空间的层次感。
D.贾母带人在凸碧堂赏月,而后黛玉同湘云在凹晶馆联诗,这里用人物活动的动态把高下不同的两处空间连接起来了。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主要阐释“中国造园从属千绘画艺术,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点。
B.材料一探讨的虽是中国造园话题,却也不乏国际视野。谈及假山的用石,便同外国园林进行了比较。
C.材料二在行文过程中引用了《红楼梦》原文语句,这样既增强了文章论证的力度,也充实了文章内容。
D.材料一与材料二均对园林的特点进行了阐释,虽角度各有侧重,但都体现出作者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
4.材料一划线句子有什么含义?请结合相关内容加以阐释。(4分)
5.大观园与苏州园林有哪些联系?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秋向此时分
肖复兴
二十四节气中,有秋分和春分相对应,它们分别又是和立秋、立春相关联的。
也就是说,立秋和立春是秋天与春天的开始,秋分和春分则是说秋天和春天都各自过去一半了。所谓“分”,是均等的平分。俗话说的平分秋色,是这个意思;清诗里说的"雁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也是这个意思。
秋分到了,意味着深秋未临,和夏天里的仲夏是一种相同的气候象征。这时候是秋天最好的时候,不冷不热,凉爽宜人,即便人们常说是“一场秋雨一场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