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2024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一)语文试题(一模)(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0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1/24 19:57:0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4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30130字。

  辽宁省沈阳市2024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一)语文试题(一模)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上、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红楼梦》第七十三回有这样一个情节:贾府二小姐迎春的奶妈偷了她一支“累金凤”拿去赌钱,而这位堂堂二小姐居然不敢声张。“累金凤”可不是一件寻常首饰,它的全称叫“累丝金凤”,是用极细的金丝,通过特有的掐、填、攒、焊等技法制作出的玲珑精细的凤型首饰,它所采用的工艺就是现代所称的“花丝工艺”。书里的这支,还是工艺更加繁复的“攒珠累金凤”,即镶有玉石珠宝,十分华贵精美,其工艺今天称为“花丝镶嵌”。“花丝镶嵌”的作品材料昂贵、费工费时,是古代贵族追求极致奢华的产物,只有在富庶的盛世才会大量产生,因而某种程度上也是考察一个朝代是否国力强盛的“晴雨表”。
  国力较为强盛的唐代,是花丝镶嵌发展史上的爆发时期。大唐空前开放的时代特色,创造出了富丽而雍容的工艺风貌。相比之下,宋代花丝镶嵌作品,主要以精细化的小件首饰为主。比如洛阳邙山宋代壁画墓中出土的金丝编饰,即以细若毛发的金丝,编成四瓣云朵型,内有枝蔓蜿蜒的金丝卷草纹,中心镶嵌水晶、绿松石等,同样的云朵与卷草,却收敛了雍容,多了几许秀气。从元代开始,花丝工艺进入“宫廷艺术”时期。纵横欧亚大陆的“黄金家族”,招揽全国工匠为皇室服务,在原有錾刻、剔地、镂空等工艺外,还进一步发展手工捶揲工艺,做出镂雕纹饰,器物的轮廓与棱角更为明显。但若论工艺的成熟与完善,公认的巅峰时刻却还是明清两代。由于皇室贵族的需求,花丝工艺与宫廷文化相结合,以皇权的伟力,聚集起全国的能工巧匠。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赵春明修复珍贵的明代金丝翼善冠,作品呈现出的高贵华美而又不失儒雅、阳刚的庄严气象,让他魂不守舍:“那种精气神,我能感觉到那是有生命、有灵魂的作品,一种极致的工匠精神。”
  2008年,“花丝镶嵌”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APEC峰会期间,一款“国礼”——花丝工艺“繁花”手包惊艳亮相。这是作为东道主的中国赠送各经济体领导人的特色礼物,同时也是中国手工艺在世界舞台的一次绝妙展示。经过改良的花丝,撑起手包玲珑的筋骨,而细密的金丝经过巧妙掐填织编,铺陈在手包表面,并在底端勾勒出盛开的北京市花月季。代表中国传统金银细工“极致”的花丝镶嵌,经历千年风雨,再次于世间繁华绽放。
  (摘编自骆文《极致手艺,盛世花丝》)
  材料二:
  我国共有43个非遗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位。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非遗保护传承的进程,始终响彻着作为历史创造者的人民的颂歌。在当下,“工匠精神”受到普遍赞扬,得到广泛发扬。一大批各门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以及各地广大传承人群,组成了保护传承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迎春的奶妈偷了“累金凤”,迎春并没有声张,这是因为迎春作为贾府的二小姐,性格大度,宽容下人。
  B.“花丝镶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考察一个朝代是否国力强盛的“晴雨表”,所以在富庶的盛世才会大量产生。
  C.“花丝镶嵌”无论在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都融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经历千年风雨,依旧于世间绽放。
  D.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能为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做出贡献。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公布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总数来看,当代的非遗保护传承充分彰显了人民的力量。
  B.非遗保护活动在各地蓬勃开展,保护体系日益完善,制度健全,取决于文旅部规划和实施的一系列举措。
  C.我们虽拥有总数居世界第一的非遗项目,但如果不将非遗文化内化为价值观,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就无法形成。
  D.纺染织绣装点衣着服饰,烹饪技艺带来舌尖美味,表演艺术展示才艺技能……证明了生活的五彩缤纷源于非遗的传承。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中《红楼梦》的情节引出了“累丝金凤”不是一件寻常首饰的事实,增加了论述性文字的可读性。
  B.材料二开宗明义,然后围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展开论述,论证思路清晰。
  C.材料二第五段运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增强了观点表述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使论证充分有力。
  D.两侧材料都提到我国选用非遗工艺品作为“国礼”,旨在论证礼节的重要性,也凸显了我国非遗传承的成就。
  4.材料一、材料二都提到了工匠精神,请结合“花丝镶嵌”这一工艺的流传过程,概括并简要分析其中所体现的“工匠精神”。(4分)
  5.材料二最后一段谈到“非遗的创造者同时也成为非遗的享用者”,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6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相关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论点论据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观点是什么,文章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然后结合选项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4)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瀛洲思絮录(节选)
  张炜
  整整三天的时间,我①的思绪都围绕着太史阿来与“女通灵者”,渐渐生出疲惫,我再不愿想他们,于是打开大门步出营帐。我想到那些作坊里走一走,那是百工们一显身手之地。城邑内分设“六坊”:丝织、炼铁、锻造、制简、物器、盐工;还有“三院”:经卷、缮写、大言。至于士兵操练、防卫布置,除了我定期参与筹划之外,差不多全部交予淳于林②将军办理。军机大事从来是一国一城之首务,关乎生死存亡。但我对这性命攸关之事体却越来越厌倦。与其说我一概推给淳于林是出于极度的信任,还不如说是为了规避,为了免除烦扰。我最喜欢去的地方是经卷、缮写和大言三院。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