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1/16 8:53:3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1650字。

  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以下简称“一号沉船”)为明正德时期的一艘商船,所载货物数量巨大,数量不少于十万件,其中以瓷器为主。瓷器中最引人瞩目的,无疑是造型精美、色彩斑斓的珐华器。国内外各大博物馆收藏的珐华器多为传世品,考古发现的珐华器历来罕见,此次在沉船中发现更是首次。因此,一号沉船集中发现一批如此炫目多彩的珐华器,可谓惊艳天下。
  珐华,又称“珐花”“法花”“法华”,是一种以陶或瓷土为胎,施蓝、绿、白、紫等各色中温釉,采用沥粉之法勾勒纹样轮廓,再二次烧成的陶瓷装饰技法。珐华器始烧于元代,而盛于明清。元代,珐华器流行于晋南地区。明中期,景德镇地区开始使用瓷胎仿制珐华器,故珐华器又有陶胎和瓷胎之分。民国时,许之衡所著《饮流斋说瓷》中记载:“法花之品,萌芽于元,盛行于明。大抵皆北方之窑……蓝如深色宝石之蓝,紫如深色紫晶之紫,黄如透亮之金珀。其花以生物花草为多。”
  山西和景德镇作为珐华器的两大生产区,其器形纹饰和实用功能均存在一定差异。山西陶胎珐华器多为瓶、罐等小件,以陈设用具为主,实用器皿很少,有瓶、罐、香炉、佛像、动物雕塑等作品。多绘以山石花草及人物纹,纹饰粗放,极具北方民间泥土气息。景德镇瓷胎珐华器也以陈设用具为主,但造型典雅,常见梅瓶和大口罐,纹饰以莲池纹、折枝牡丹纹等为主,其显著标志是肩部常饰如意云头纹和璎珞纹,极具南方清新典雅之气。一号沉船上的珐华器,花纹以云肩纹、灵芝纹、璎珞纹、莲池纹、桃纹为主。从器形、胎釉及装饰技法来看,应为景德镇窑所产。
  国内考古发现的珐华器数量并不多,山西和景德镇作为珐华器的两大生产区,目前却没有相关窑址的发现。
  值得一提的是,在以往沉船考古中均未发现珐华器,而一号沉船中珐华器的发现,直接证明了明代中期景德镇珐华器曾作为商品对外销售,同时也为我们寻找相关生产窑址、厘清海外地区珐华器来源等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实物资料。一号沉船中大量精美的珐华器,还为我们进一步探讨“珐华”的概念、命名、时代特征、源流发展、制作工艺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或许可能会重新架构珐华器的研究。总之,一号沉船珐华器所隐藏的神秘和未知,犹如云雾缭绕的谜团等待我们去解开。
  (摘编自董佳馨  张凝灏《惊艳天下———号沉船的珐华器》,《光明日报》2023年10月22日)
  材料二:
  1992年出生的乔琳是山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乔氏“法花”陶瓷传统手工技艺的第29代传人。7年前,还在美国一所大学攻读精算专业的她,怎么也想不到,将来会在家乡做珐华。
  乔琳生于陶瓷世家.乔家许多珐华作品都流传后世,乔琳的爷爷从13岁从事陶瓷制作,后来创建陶瓷厂,并自2006年起开始开展乔氏珐华祖传技艺的恢复研究。经过成千上万次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介绍了“珐华”,在材料一中指的是一种陶瓷装饰技法,在材料二中指的是一种瓷器。
  B.材料一介绍的在南海一号沉船中首次发现的产于明中期的珐华器,因造型精美、色彩斑斓而惊艳世界
  C.材料二介绍乔琳基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毅然放弃所爱的专业回国成为乔氏“法花”传人。
  D.材料二介绍作为珐华制作工序中的两道最关键工序“立线”和“施釉”,前者是基础,后者技术难度更高。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珐华器有山西和景德镇两大生产区,又有陶胎和瓷胎之分,景德镇生产珐华器晚于山西,是用瓷胎仿制珐华器。
  B.山西和景德镇的珐华器除了有陶胎和瓷胎的不同,还有三大不同;器形大小不同,纹饰风格不同,使用功能不同。
  C.目前没有珐华器相关窑址的考古发现,但随着南海一号沉船中珐华器的发现,对其研究的深入,很可能将会得知。
  D.作为珐华器制作两个最关键步骤之一的施釉,特别要注意把握好釉面薄厚的度;把握好了这个度,釉面就会有光泽。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为瓷器中一种的珐华器,始于元盛于明清,其工艺曾失传300年,是乔琳的爷爷使其重现芳华。
  B.材料一作者引用民国许之衡著作中的记载,是为了使自己关于珐华器始烧和兴盛时期说法有依据。
  C.相较于山西陶胎珐华器极具北方泥土气息的纹饰的粗放,景德镇的瓷胎珐华器的纹饰要显得典雅。
  D.乔琳将年轻人喜欢的漫画形象、抽象图案等元素加诸瓷板画、看盘等工艺品上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4.1972年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出土一个珐华器瓷罐,大口,短颈,丰肩,收腹,砂底,圈足。口沿装饰八宝纹,肩部为璎珞纹,器腹为八仙过海图,纹饰细腻。请根据材料一中的相关信息,推断是产自山西还是景德镇?简要说明理由。(4分)
  5.材料二作为人物通讯,报道了乔琳的事迹,从报道中我们看到了她哪些精神品质?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老人与海(节选)
  海明威
  老汉晕乎得难受,看不清东西。但他还是抖开叉绳,从两只蹭掉了皮的手里慢慢往外放。当眼前不发黑的时候,他看见鱼仰翻着,银亮的肚子朝了天。叉把子成斜角地从鱼的前背伸出来,海也给它心脏里流出的血染红了。这血起先在一英里深碧蓝的水里黑沉沉的,像一片沙洲。随后它就云彩似的铺了开来。鱼身银亮,静静地随着波浪漂摆浮沉。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