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建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21900字。
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运用10分
1.(5分)按要求填空。
(1)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司马迁《屈原列传》)
(3)《大学之道》中表明不论何人都应注重修身的一句是: , 。
2-3按要求选择(5分)
2.(2分)“能否理顺需求、供给之间的关系是改革成果的关键”,这句话犯了以下何种逻辑谬误( )
A. 模棱两可 B.推不出结论 C.自相矛盾 D.偷换概念
3.(3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普通常有人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而且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其实这个对称的说法并不很清楚。_____,_____。_____,_____。(《乡土中国》)
①法律还得靠权利来支持、得靠人来执行
②而是说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是根据法律来维持的
③法治的意思并不是说法律本身能统治、能维持社会秩序
④法治其实是人依法而治,并非没有人的因素
A.④②③① B.①③②④ C.③②①④ D.④①③②
二、阅读70分
4.(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①《封神三部曲》自开发以来遭受的质疑和《封神第一部》成片的调性与观众的预想存在的偏差都可以说明:一,中国观众对“神话史诗”的类型认知是不稳定的;二,“封神”题材开发趋于饱和,接受已然固化。在本土经验匮乏的情况下,如何基于市场前景和观众心理进行类型定位,找到“封神”文化资源与类型对接的切入点,是《封神三部曲》成败的关键。
②从社会角度看,主流电影中“神话史诗”类型的创作是必要的。“神话史诗”承继了史诗文学的社会功能,以“神话史诗”演绎历史必然性与现实合理性,以神圣历史来保障政权的权威与合法性,以此强化主流价值观、实现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然而,即使是在中国电影产业化起步、创作者类型意识觉醒、工业逐步可以匹配类型需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