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送别诗主要知识点、鉴赏和答题技巧
- 资源简介:
约3990字。
送别诗主要知识点、鉴赏和答题技巧
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八大类。今天我们探讨一下送别诗相关的知识点和答题技巧。
一、 初识送别诗
重团聚、 怨别离,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 千百年来, 故国乡 土之思、 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 "别离"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
古代因为地广不便, 音息难通, 往往一别经年, 甚至终生无法相见, 杜甫诗: “人生不相见, 动如参与商” , 就是这种现实生活的写照。 因此, “离别” 就成为人生中心碎感伤的事。 尤其在动乱的年代, 动荡的旅途中, 再加上流光易逝, 使得好友离别, 故友重聚,都是多么值得眷恋和珍惜啊!
其次, 唐代士人是很重视漫游的, 这也为送别诗提供有利客观的条件。 唐代著名的诗人几乎都做过长途旅行, 像李白年轻时“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 ; 杜甫早年也曾漫游吴越和齐地; 其它文人亦有类似经验, 而各地官员又莫不爱好文学。 这种漫游除了开拓视野, 增广见识的“少年精神” 外, 其实更有求荐引, 扬声誉的积极意义。另外, 由于举子大量集中于京城应试, 无论及第或落第, 士人的流动量是很大的。 考试后, 来往奔忙; 未试时, 游历州郡, 托名公荐举。 但因录取名额有限, 及第者仅少数, 大多数的人不是淹留长安, 即旅食各地, 产生了唐诗中大量的送别之作。
再次, 唐代诗人中, 有许多情谊深厚, 往往被相提并论的挚友, 像: 王维与孟浩然; 杜甫与李白; 韩愈与柳宗元; 白居易与元稹等, 彼此留下了不少相知相惜, 感人至深的送别诗。
古往今来, 许多文人墨客对于离别总是歌吟不绝。 在这浓浓的感伤之外, 往往还有其他寄寓: 或用以激励劝勉, 或用以抒发友情, 或用于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另外, 唐朝的一些送别诗往往洋溢着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 充满希望和梦想, 反映盛唐的精神风貌。
二、 内容主题
第一, 直接抒写离别之情并咏唱友情。 如李白的《赠汪伦》 、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吴伟业的《送友人出塞》 等等。
第二, 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 这类诗往往是诗人在艰难困厄之际写就的, 往往有不少见情见性的佳作, 如王昌龄, “天生贤才” 终未被“君王” 所用, 虽命运多舛, 仕途坎坷, 屡遭贬谪, 但他胸怀大志, 仍想建功立业: “身在江海上, 云连京国深。 行当务功业, 策马何骎骎。 ” (《别刘谞》 )
第三, 重在劝勉、 鼓励、 安慰的。 如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 、 梅尧臣的《东城送运判马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