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云南省第二次高考语文模拟考试作文材料分析及范文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3110字。
云南省第二次高考语文模拟考试作文材料分析及范文
【作文题目】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要,一个小孩失足掉进水缸,司马光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打破水缸,小孩得救了。
齐白石本是木匠,靠自学成为画家。他一生不断汲取历代画家的长处,五易画风,80 高龄时,仍旧在探索和革新中不断进取,90岁时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时,深圳还是个不为世人所知的小城镇,1979年,深圳的GDP仅有1.97亿元,到2018年已突破2.4万亿元,跻身亚洲城市前五。四十年的突破与创新,深圳已成为享誉全球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作文材料分析】
材料一讲述历史人物司马光砸缸救同伴的故事,情急之下捡起地上的大石头砸向水缸。
材料二齐白石90岁时被称为“人民的艺术家”,之所以有这样的赞誉,都离不开自身的努力,汲取众家之长,积极探索,突破自我。
材料三深圳之所以享有全球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美誉,基于改革开放,打破常规,敢为人先,创新自我。
综合三则材料看,三者之间都有一个共通点,“寻求突破,更好创新”。司马光违常人思维,随机应变,成功解救了同伴,齐白石在汲取众家之长上突破了自我,深圳大都市积极响应改革开放,突破创新,引领了时代。
为此,作文话题的关键词“突破与创新”,如何“突破与创新”呢?围绕这一命题思考。
【限制性】
注意材料给予你的范围,材料一侧重于司马光灵活的解救方法,而非在解救行为上体现出的“善良”或“英雄主义”。材料二齐白石在汲取众家之长,不断突破,找寻适于自己的,材料三侧重在顺应时代发展,放开思路,敢为人先,大胆创新。基于以上,写作应联系“个人到集体、国家”展开论述。
【参考标题】
革新技术,赶超世界
折腾人生,未尝不可
扬创新之帆,行万里之船
苟日新,日日新
作茧自缚,陨落辉煌
不破不立,不灭不生
打破常规,敢为人先
【下水作文】
咬破蚕茧,放飞自我
弥勒市第一中学田翠
李四光曾说:“作了茧的蚕,是不会看到茧壳以外的世界的”。由此可见,无论如何,我们应该敢为人先,咬破蚕茧,求取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