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语文湖北试卷的特点及答卷情况分析
- 资源简介:
- 约6410字。2009年高考语文湖北试卷的特点及答卷情况分析
我省高考语文自主命题已走过了六个年头,总的来说,命题的原则方向越来越明确,命题的技巧也越来越成熟。与全国各地高考试卷比较,湖北卷虽还存一些一足,但也是呈现出许多亮点,备受人们的关注。
一、试卷特点评析
2009年高考语文湖北卷在考点覆盖,基本题型、试卷结构、赋分比例、难度分布等方面与去年的湖北卷基本相同,保持了命题的相对稳定。“稳中有(求)变”是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2009年湖北卷“稳”与“变”具体体现是:
“稳定”方面:
1、字音、字形、成语(1—3题),考查的范围一直都是常见常用的,无生僻的字词。复习中务必要看到这一点。
2、文言文仍取材于著名作家的叙议结合的文章。前年是清代的王士祯、去年是明代的宋濂、今年是宋代的苏氏兄弟的文段。从各地试卷看。考史传文的有全国卷ⅠⅡⅢ、北京卷、辽宁卷、广东卷,考作家文的有上海、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江苏共9省份,其中考宋文的有四省份(浙江苏轼的《宝绘堂记》、四川王安石文、湖南张耒文、湖北二苏文),考先秦文的有天津(《管子》)和山东(《韩非子》)。可见,选作家文是文言文试题取材的主要趋向。
3、反映现实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如六大题中的第22小题,我省2007年卷是“为迎接北京奥运会”续写一段歌词,2008年卷是为筹办奥运火矩传递宣传专刊,写一个通栏标题,2009年卷是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写“我喜欢的书名及其理由”。又如科技文所涉及的保护海洋权益问题,关心艾滋病患者,毕业生填报志愿等。
4、联系课文内容,考查语用能力。如第六大题第20小题,2007年取材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2008年取材于《药》,2009年取材于《守财奴》、《项链》、《荷花淀》(均为小说,要注意戏剧作品的复习备考)。
5、对主干知识、重点内容的考查,不回避常规考点,如语基题(1—5小题)从知识内容到题型三年都无变化,保持相对的稳定。这也有利于考生的复习备考。
6、诗歌鉴赏的取材仍在唐宋诗词的范围内。2007年考唐诗,2008年考宋词,2009年 考宋诗。从今年各地诗歌鉴赏题看,考宋代诗词的有8个省份(福建、湖南、四川、全国1、3卷、北京、辽宁、江苏),考唐代诗词的有6省份(全国2卷、天津、上海、江西、山东、广东),考元代词的有3省份(湖南、浙江、安徽)考清代散曲的为重庆。
“变化”方面:
1、渗透新课程理念,如散文阅读题从语文《读本》选材,就体现了新课程必修与选修的设置要求。第六大题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