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020字。
“感动中国”颁奖辞撰写技巧例谈
来看一段话:
秋雨霏霏时,他将感恩的种子轻轻播撒;鸦雀无声时,他将最高的品质缓缓诠释。一席话如偈语神谕,醍醐灌顶;一节课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亲情与恩情融汇,泪水与雨水交织,他给我们上了一节真正意义上的必修课。
感动中国颁奖辞的撰写这几年逐渐成为高考仿用句子的热点,同时颁奖辞凭借其鲜活生动的事例、优美精练的语言,贴近时代的内涵也成为了高考作文战场上的素材生力军。那么,看似高深莫测的感动中国颁奖辞,它的撰写有无规律可循?有无技巧可以借鉴?
教学目标:
1、归纳感动中国颁奖辞的撰写技巧;
2、学会运用技巧化用仿写感动中国颁奖辞。
教学重点:
归纳感动中国颁奖辞的撰写规律技巧和常用手法。
教学难点:
能恰如其分地运用技巧流畅自如地撰写颁奖辞。
颁奖辞的特点
1.高度凝练,直指精髓。
颁奖辞的篇幅很短,只有区区一二百字,却要表达出入选人物的精神核心,所以这一二百文字必须高度凝练,直接点出人物的感动点所在,直接提炼出人物精神的精髓所在。如:2002年,授予刘姝威的颁奖辞:“她用自己的大智大勇向一个虚假的神话提出质疑。面对一个强大的集团,面对一张深不可测的网,面对死亡的威胁,她以自己个人的力量坚持着这场强弱悬殊的战争,坚守着正义和良心的壁垒。正是这种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骨,完美地证明了中国还有一双揉不进沙子的眼睛,推动了中国股市早日走上正轨,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刘姝威一篇600字的短文戳穿了蓝田神话,她曾经遭受了巨大的压力,甚至是死亡的威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刘姝威的感动点正在此处。颁奖辞的这几句话清晰地表达了3个层次:一是她做了什么;二是她的精神;三是她的意义。其中突出了刘姝威的勇气和智慧,并提升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骨”,其意义是“推动了中国股市早日走上正轨,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再次提升到国家的高度,凸显其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细细分析起来,颁奖辞的内容大部分都遵循这个套路,突出个人的精神风骨,更把他和整个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因为这才是他们感动中国的原因。
2.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既有事实根基,又有激情澎湃。
颁奖辞的文字优美,但这不是文字游戏,更不是为了文字而文字,卖弄种种技巧,用句俗语说,“要有干货”。颁奖辞不能徒具形式美而没有内容,空洞的溢美之词是不能成为好的颁奖辞的,也不可能打动人心,所以颁奖辞必须虚实结合。实,指的是人物的事迹;虚,指的是从人物事迹中提升的精神描述。如2003年授予钟南山的颁奖辞:“面对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他冷静、无畏,他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以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应对灾难。他那句‘在我们这个岗位上,做好防治疾病的工作,就是最大的政治。’这掷地有声的话语,表现出他的人生准则和职业操守。他以令人景仰的学术勇气、高尚的医德和深入的科学探索给予了人们战胜疫情的力量。”这里以描述性的语言首先介绍了钟南山的事迹,之后提炼了他的精神和意义,虚实的结合使这个人物丰满起来,对于精神的提炼由于以坚实的事迹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