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河南省南阳市高考语文模拟卷
- 资源简介:
约27130字。
2025河南省南阳市高考语文模拟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收藏了就等于学习了”“先码住再说”“放进收藏夹吃灰”……这些有趣说法的背后,反映的是社交媒体用户在面对海量信息时的矛盾心理,既想收集尽可能多的有价值信息,又考虑到自己的认知能力有限,难以消化过多的数字内容。在信息大爆炸和社交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用户为满足对数字内容的个性化需求,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积极参与内容的筛选、分享和收藏,为自己积累有价值的经验性信息,构建一个符合自身兴趣和需求的数字信息库和数字知识空间,例如抖音中的好物分享、小红书中的学习经验贴、微信公众号中的健康“小妙招”等。用户还存在一些长期囤积而不愿清理和删除的情况,例如下载但几乎不使用的应用程序、对关键信息的截图、下载到本地的大量图片和音视频等。在信息巨量化的时代,这成为了社交媒体用户应对信息过载的一种自我调适和表达个性追求的手段。然而,随着信息的持续涌入,用户在这个数字信息海洋中迅速积累了大量的数字内容,过多的内容积累也会让用户产生心理压力和混乱,这样的现象被称为“数字囤积”。这与从古至今人们对实物的囤积有一定相似之处,即大部分人都有囤积的表现,但并非所有人都呈现临床上表现的囤积病症,甚至达到强迫性囤积的程度。
从概念根源上来说,数字囤积是指“用户积累数字内容,甚至到了失去思考和客观判断的程度,严重者还会导致压力和混乱”。这一概念最早来自医学领域,并用“数字囤积症”一词用来描述数字囤积的极端情况,现在多指“不断积累数字内容并且难以丢弃的行为”。
数字信息的无限性和用户认知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是构成数字囤积的关键矛盾。当今,人们面临的是过载的信息和难以计量的数据,社交媒体上的文字内容和视听内容种类繁杂。用户在浏览这些内容时会被感兴趣的话题所吸引,权衡价值后选择略过、浏览、囤积或者二次传播。数字囤积还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例如,社交媒体的算法推荐系统会根据用户的浏览和收藏行为推荐个性化内容,这会进一步强化用户的数字囤积行为。然而,人的认知能力十分有限,当收藏的内容过多,就会导致信息过载。面对囤积过量的“个性化”信息,用户在短时间内不能处理和消化这些囤积的信息,会感到无所适从、难以决策,从而导致用户认知压力和心理混乱。
——摘编自张铮刘晨旭《海量信息下社交媒体用户数字囤积的心理机制初探》
材料二:
数字囤积分摊了人的记忆负担的同时,又加重了人的精神负担。一方面,杂乱无章囤积各种信息,这些累积起来的未阅读、内化的信息会造成无形的压力。根据蔡格尼克效应,即未完成的事情会持续占用人的大脑记忆,持续堆积的信息过多,好比大量待完成的任务占据大脑,加重压力和焦虑。另一方面,各种各样的信息堆积在同一层空间上不加以管理,造成混乱与失序。而这混乱的观感会给人一种厌烦感,从而降低用户阅读和整理的意愿,正如众多网友的自嘲:“到我收藏夹吃灰吧”“等亿会就看”“收藏从未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 数字囤积现象反映了用户既渴望收集信息又难以消化的矛盾心理,其核心是信息无限性与认知有限性的冲突。
B. “数字囤积症”最初用于描述因过度囤积导致的病理行为,现泛指不断积累数字内容且难以丢弃的行为。
C. 蔡格尼克效应表明,未阅读的收藏内容会像未完成任务一样持续占用大脑资源,这是加剧数字囤积的根本原因。
D. 算法推荐系统通过个性化内容强化用户收藏行为,与“数字仓鼠”式的占有心态都会加剧数字囤积。
2.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材料观点的一项是(______)
A. “收藏夹吃灰”的自嘲,印证了未处理信息造成的混乱会降低整理意愿。
B. 拖延症与数字囤积可能形成“越囤积越拖延,越拖延越囤积”的恶性循环。
C. 用户不停收藏小红书学习贴,实际是在构建个性化知识库,属于有效信息管理。
D. 数字囤积与实物囤积的相似点是多数人都有囤积行为,但并非都会发展为强迫性囤积。
3.下列选项中,最符合材料中“数字仓鼠”特点的一项是(______)
A. 用户定期清理收藏夹,仅保留已消化的高价值内容。
B. 学生为备考下载10G资料却从未打开,坚信“存着就能记住”。
C. 博主通过点赞功能标记优质视频,方便日后系统化学习。
D. 老人因担心信息丢失,拒绝使用任何数字收藏工具。
4.结合材料二概括数字囤积对用户造成的负面影响。
5.某教育博主提倡“每日清理10%收藏内容”,引发网友争议。支持者认为能减轻压力,反对者担心丢失重要资料。你对此有何看法?请结合材料内容阐明你的观点和理由,并给出合理的建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终点[注]
程枫
青海高原一个暴风雪的夜晚。
“呜——”
向扬师傅踩响了汽笛,三三〇三次列车即将到达这条铁路线的终点站。站在他身后的工程师王克勤向右侧瞭望着线路。
终点站,这对于每一个战斗在火车头上的人来说,该有多大的吸引力啊!终点站到了,自己为建设社会主义又贡献了一份力量,叫人多么兴奋激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