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8960字。
九年级阶段性学业水平考试检测(三)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
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 在“黄河,母亲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晓鲁查阅了初中所学与水相关的古诗文,了解黄河之水与众不同,请你补充完整。
水 古诗文名句 作品 意境
长江 千古兴亡多少事?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怀古慨叹
黄河 大漠孤烟直,③__________。 《使至塞上》 雄浑苍茫
瀑布 悬泉瀑布,④__________。 《三峡》 奔腾活力
潭水 ⑤__________,皆若空游无所依。 《小石潭记》 清澈静美
海水 ⑥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逐梦自信
【答案】 ①. 悠悠 ②. 不尽长江滚滚流 ③. 长河落日圆 ④. 飞漱其间 ⑤. 潭中鱼可百许头 ⑥. 长风破浪会有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悠、滚、圆、漱、潭”等字容易写错。
2. 晓齐查阅资料,写了一段话描绘黄河的概貌。请帮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并改正文段中两个书写有误的字。
九曲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哺育了亿万中华儿女。奔腾不息的河水负载着这个古老民族对未来的无限希jì①与崇憬。她在山东境内蜿蜒流过九个城市,最终汇入渤海。在入海口,呈现出了“泾纬分明”、蓝黄交汇的奇观,若在高空俯kàn②,这一黄一蓝描绘出黄河安澜与海晏河清的壮阔美景。
(1)拼音所对应的汉字①_____ ②_____
(2)错别字修改③_____应为_____ ④_____应为_____
3. 晓齐探究黄河与中国民族文化,他写的这段话横线处词语填写恰当的一项是( )
黄河的奇特景观,展现了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核。无论是“几字大湾”蜿蜒曲折、_____的精神,还是“壶口瀑布”气势磅礴、不畏艰险的精神;无论是“鲤鱼跳龙门”逆流而上、奋进拼搏的精神,还是由“三门”直抵“中流砥柱”的不惧危流、不怕牺牲的精神,均对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品格塑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等黄河流域广为_____的经典故事,演绎着民族文化的_____,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_____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A. 长途跋涉 流行 根深蒂固 凝聚 B. 百折不挠 流传 源远流长 凝聚
C. 长途跋涉 流传 源远流长 凝结 D. 百折不挠 流行 根深蒂固 凝结
4. 关于黄河文化的发源,晓鲁搜集的文字语序较乱,下面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农耕文化是黄河文化的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黄河流域因其所处纬度与地形阶梯,形成了其特有的农耕文化特色。
②最早形成了对黄河中下游长期天象观察而归类总结的“二十四节气”。
③这些黄河流域 文明产物使中国农耕社会的时间长度、繁荣程度,在古代历史上均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平。
④诞生了以顺应气候、精耕细作为主导的农耕技术体系和灌溉体系。
⑤最终完成了农耕工具由石器直达铁器的等“革命”和支撑国家发展的赋税制度体系等。
⑥进入文字出现后的历史时期,黄河流域逐渐出现了以桑麻、丝绸等立足于农耕种养加工基础上的重要生活创造。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⑥②①④⑤③ C. ①⑥②④⑤③ D. ③⑥②①④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