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南省中招重点初中模拟联考冲刺卷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约11060字。
2025年河南省中招重点初中模拟联考冲刺卷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班级拟举行“边塞诗”主题探究活动,以下是班长小豫准备的部分材料,请你帮他完善。
1. 下面是开场白,其中有些字词小豫拿不准,请帮他判断。
同学们,在我国诗歌史上,边塞诗独树一_____________(zhì),当金戈铁马邂逅明月关山,铁血与柔情相撞,家国与私情交织,诗人用血与墨镌刻下永不_____________(tuì)色的山河印记。你看,黄沙漫天的孤城上,有人将征袍上的寒霜谱成战歌;羌笛吹彻的霜夜里,有人把思乡的浊酒酿成月光;古戍楼头的残阳中,一缕白发悄然化作万里的长城……今天,让我们拨开历史的尘埃,去触摸那些滚烫的诗行,聆听那些穿越时空的回响。
(1)语段中三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请帮他做出选择。( )
A.gē juān qiāo B.gě juàn qiāo
C.gě juàn qiǎo D.gē juān qiǎo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写哪个汉字?请根据拼音工整书写。
2. 小豫想用时间轴表现边塞诗 发展脉络,请你根据下面文字帮他完善。
我国边塞诗源远流长。先秦《诗经》开启借助战争抒情的先河,多叙事直接、语言坦率;秦汉时期边塞诗体裁进一步扩大,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创作艺术大大推进;唐代国力逐渐走向全盛时期,边塞诗也走向鼎盛,作家之多,作品之盛,题材之多样,风格之多异,空前少有,以浪漫主义为基调,充分展现了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安史之乱后边塞诗已露出悲凉苍劲之气,晚唐边塞诗气韵低沉哀伤,基调抑郁苍凉,多为生死离别之音;唐之后边塞诗创新者少,模仿者多,宋元延续报国情怀,内敛沉郁;明代边塞诗情调气韵均走向低潮阶段,风格趋于现实,清代出现了极少数优秀诗人独具风格的边塞诗。从战争实录到情感升华,由雄浑豪迈转向深沉反思,边塞诗反映着时代精神与文人志趣的变迁。
3. 小豫搜集了一些与边塞有关的古诗文名句,请你帮他完善表格。
诗句 情境描述 作者和出处
①_____,②_____ 奇美壮丽的边塞风光,反衬诗人苍凉孤寂的心境。 王维《使至塞上》
将军角弓不得控,③_____ 弯弓难拉,铠甲冰冷,塞外天气奇寒、生活艰苦。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④_____,⑤_____ 手持宝剑,浴血奋战,写出守边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⑥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 奏乐吃肉的军营生活,烘托豪迈热烈的军营气氛。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表格中的四首诗,诗人或借“戍边”抒情,或正在戍边建功,或渴望戍边报国。这种无论在朝在野都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有着最集中的概括,就是“⑦_____,⑧_____”。
4. 请以上表中的四首诗歌为样例,帮小豫简要归纳判断古代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5. 小豫被吴振的“新时代边塞诗”诗集《边境书》震撼,请你阅读以下短诗及诗评,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帮助小豫续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修辞一致。
告诫书
你已靠近中国边境
请不要越过——
围栏、界碑、吴振
—选自《边境书》 这是一位中国戍边人的严正警告。诗人把自己的名字与围栏、界碑这些边境线上的事物并列一起,构成一种不同寻常的组合,意在指出,他的血肉之躯与围栏、界碑凝聚在一起,构成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___________________。
(摘自吴思敬《诗意呈现戍边人的精神世界——评诗集〈边境书〉》,《光明日报》2025年3月12日)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哥哥
臧克家①
①秋是怀人的季候,深夜里,床头上叫着蟋蟀,凉风吹一缕月光穿过纸窗来。在我没法合紧双眼的当儿,一个意态龙钟的老人的影像便朦胧出现在我眼前了。
②老哥哥离开我家,已经足足十年了。
③老哥哥真是老哥哥,他来到我家时曾祖父还不过十几岁呢。祖父是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