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19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2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6/18 11:50:42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990字。

  统编版七下语文
  第8课《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积累精彩语句和段落。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批注,品味精彩句段,明确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抒情方式及其表达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故乡挚痛的热爱之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学习重点
  1.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积累精彩语句和段落。
  2.通过批注,品味精彩句段,明确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抒情方式及其表达效果。
  学习难点
  1.通过批注,品味精彩句段,明确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抒情方式及其表达效果。
  2.体会作者对故乡挚痛的热爱之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一.导入新课。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我爱这土地》
  对故乡土地的热爱,是人们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之一。
  1941年9月18日,日寇的铁蹄践踏祖国的东北大地已整整十年,而东北人民还在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流浪在关内东北的作家端木蕻良,遥望着生养自己的家乡,满怀悲愤和思念之情,写下了这篇《土地的誓言》。
  二.学习新课。
  1.了解背景,检查预习。
  (1)了解作者。
  端木蕻良(1912-1996年),原名曹京平。生于辽宁昌图。现代作家。1928年入学天南开中学,办刊发表文章。1932年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学习,同年加入北平"左联",主编其机关刊物《科学新闻》。
  1933年发表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描写"九•一八"前夕东北人民的抗日激情和义勇军的爱国行动。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抗战期间,先后在山西临汾、武汉、重庆、香港等地编刊物、搞创作,写过京剧、话剧及《科尔沁草原》第二部。
  (2)写作背景。
  此文写于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10周年之际,原载于1941年9月18日《华商报》。
  作者19岁时经历了"九•一八"事变。1941年,作者29岁时,"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整整十年,东北三省沦陷近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感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3)检查预习。
  ①让学生写出自己觉得重要或疑难的字词,归纳强调,整理积累。
  形近字:碾-辗、斓-澜-谰、契-锲、饶-绕-浇、镐-篙-蒿
  生僻字:嗥、谰、蚱蜢、辘、垄
  易错字:挚、滥、桦、诞、亘、液、饶
  ②展示自己找到的成语,小组挑战释义。
  2.批注内容,体会感情。
  (1)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誓言?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划出相关语句诵读体会。
  誓言: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