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5年高考押题试卷(一)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6/4 9:06:4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1 总计:11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23410字。

  2025年高考押题试卷(一)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经过大约三百年才实现。
  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首先,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汉朝人所谓的文学是指学术,特别是儒学,《史记》中“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所说的文学显然是指学术。到了南朝,文学有了新的独立于学术的地位,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同时又有文笔之分,刘勰《文心雕龙》言:“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梁元帝萧绎对文笔之分有进一步说明:“至如不便为诗如阎纂,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谓之笔。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萧绎所说的文笔之别已不限于有韵无韵,而强调了文之抒发感情以情动人的特点,并且更广泛地注重语言的形式美,他所说的“文”已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了。
  其次,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文体辨析可以上溯至《汉书•艺文志》,更为明晰而自觉的文体辨析则始自曹丕的《典论•论文》,他将文体分为四科,并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文赋》进一步将文体分为十类,对每一类的特点也有所论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将诗和赋分成两类,并指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特点。到了南朝,文体辨析更加深入、系统。《文心雕龙》和《文选》对文体的区分更系统,讨论更深入。《文心雕龙》上篇的主要篇幅讨论文体,分33大类。其《序志》说:“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对每种文体都追溯其起源,叙述其演变,说明其名称的意义,并举例加以评论。《文选》是按文体编成的一部文学总集,当然对文体有详细的辨析。如果对文学只有一种混沌的概念而不能加以区分,还不能算是对文学有了自觉的认识,所以文体辨析是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
  再次,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离不开审美特性。所谓文学的自觉,最重要的或者说最终还是表现在对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上。上面所说的“诗赋欲丽”的“丽”“诗缘情而绮靡”的“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浏亮”,便已经是审美的追求了。到了南朝,四声的发现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再加上对用事和对偶的讲究,证明他们对语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觉的追求,这对中国文学包括诗歌、骈文、词和曲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而《文心雕龙》以大量篇幅论述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涉及情采、声律、丽辞、比兴、夸饰、练字等许多方面,更是文学自觉的标志。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二:
  鲁迅论“文学自觉”,指出其关键乃世情的变化促使思想的新变,遂引起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其优点是自尊、自我觉醒,其缺点则是消极避世。他认为世情思想的演变、人之觉醒,乃文学自觉的动因。事实上,思想之活跃、人之价值之重视、精神之摆脱束缚而趋于自由,乃文学自觉之前提。
  文学自觉是一个渐进的进程。以文字记述事件,表达思想与情性,进而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宋文帝立四学,标志着“文学”从广义学术中独立出来,成为与儒学、玄学、史学并列的门类。
  B. 萧绎对“文”与“笔”的区分,不仅关注有韵无韵,更强调“文”的抒情性和语言形式美。
  C. 文学自觉的表现之一是文体辨析的深入,如曹丕《典论•论文》将文体分为四科并概括其特点。
  D. 鲁迅认为文学自觉的动因是世情变化和思想新变,其优点是自尊与自我觉醒,缺点是脱离现实。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汉代大赋注重体物浏亮,而建安文学开始关注个人情性,表明文学自觉始于汉代。
  B. 陆机提出“诗缘情而绮靡”,强调诗歌应基于个人情感,体现了对审美特性的追求。
  C. 文学自觉完全否定文学的社会责任,转而追求“为艺术而艺术”的纯粹审美价值。
  D. 四声的发现直接导致了南朝文学对形式美的追求,但并未影响其他文体的发展。
  3.根据材料一,下列作品最能体现“文学自觉”特征的是( )(3分)
  A. 《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治学主张。
  B. 曹操《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慨叹。
  C. 《汉书•艺文志》中对诸子百家的分类与评述。
  D. 王充《论衡》中“疾虚妄”的批判精神。
  4.材料一和材料二对“文学自觉”的论述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4分)
  5.结合材料二的观点,分析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如何体现“文学自觉”的特征。(6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相关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观点是什么,文章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然后结合选项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4)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通读全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黄土地有一双巧手
  吕敏讷
  ①世界上最巧的手,是黄土的手。
  ②黄土地一定有一个针线笸箩,里面装着剪刀、尺子、顶针、丝线、纺锤……它为土地剪裁图案,织出不同质地的布匹,缝成各式衣衫,还绣出彩色的锦缎。初春,它的指尖刺破大地布满黑色老茧的表皮,从土层里一针一针挑出绿芽,紧锣密鼓地,用钩针牵着长长的丝 线,日夜不停地拼命织呀钩呀,赶制一件绿衣衫。它忙碌地编织着,一刻也不曾放下手中的工具,一天一天,一件新衣织得规模宏大起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