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师附中2025届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3680字。
2025届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自今日以后,即使能忠实输入北美或东欧之思想,其结局当亦等于玄奘唯识之学,在吾国思想史上,既不能居最高之地位,且亦终归于歇绝者。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摘自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
材料二:
自1933年后,陈寅恪的研究重点转向中古史,原因有三:图书资料缺乏;他认为中国必须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出自己的贡献,中古的政治、制度、民族问题恰恰是外国人不擅长的;民族危亡之际,他要创造出解释中国历史的学术体系来。但陈寅恪研究中古,和过去的人很不一样的。他有一整套理论,所以,陈寅恪不是一个只会考证的学者,而是一个理论思考非常强的人。
兹再举两例:
一个例子是清代赵翼的《廿二史札记》有一篇“江左世族无功臣”,讲东晋南渡,很多人流亡到了南方,可是,世家大族里边没有会打仗的,所以一直没有功臣。陈寅恪也看到了这一点,但是分析得更深入。他认为,赵翼讲的这条,实际上暗示了南朝社会史、政治史的问题。可惜作为清朝的史学家,“赵氏未能阐发其意,即江左历朝皇室及武装统治之阶级转移演变之倾向是也”。由于南方出现一些靠武装力量起家的功臣,逐渐取代了原来的氏族大家,成为新的统治阶级。大家知道宋齐梁陈的各种皇族,都是从掌握武装力量起来的,然后不断地把贵族社会冲淡稀释。于是到了唐代,才使得世袭的贵族门阀社会得以瓦解,等级森严的贵族世家逐渐被科举入仕的平民阶级所代替。可见,一个传统历史学家与一个现代历史学家,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是不一样的。
第二个例子。传说钱钟书先生曾讽刺陈寅恪先生,说考证杨贵妃到皇宫是不是处女,很没有意义。钱先生是文学家,可能不了解陈寅恪的想法。陈寅恪是说,这里面涉及到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唐代的李家是不是有胡人血统;第二,如果他有胡人血统,他的汉族的伦理观就不会那么严格。所以,为什么唐高宗会娶他爹的妃子,武则天是当年当过唐太宗的惠妃的。唐玄宗可以把他儿媳妇抢过来,杨玉环是他儿子的媳妇。陈寅恪之所以要考证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讲,整个唐代是一个胡汉交融的时代。就像他在《李氏氏族之推测后记》中说的,这涉及到如何理解唐王朝的鼎盛原因,正是因为李氏是汉族,可是他的兴起,却是“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才实现的,这就涉及到如何评价胡汉关系,理解中古李氏的大关键了。正是因为这样,在1931年到1935年,他才会接连写下三篇文章,来郑重其事地讨论这个话题。
我们要理解陈寅恪先生,理解他很多的研究,就要知道他背后有重大的思考,而这思考也是现代西方带来的新理论、新观念带来的冲击。同时,他用这种结合了西方新思想、新理论、新思考的东西,加上中国固有的资料,来回应西方人的研究,这正是陈寅恪先生在学术史上非常伟大的意义。
(摘自葛兆光《预流的学问:重返学术史看陈寅恪的意义》有删改)
材料三:
陈寅恪自我评价曰:“寅恪平生为不古不今之学。”对于陈寅恪的这句自述,汪荣祖解释为专攻“国史中古一段,也就是他研究的专业”,实为误解。逯耀东另解作“超越今古文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玄奘的唯识之学,是外来学说,并没有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据最高地位,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与本民族结合,创获不足。
B.关于“江左世族无功臣”这一问题,陈寅恪以一个现代历史学家的眼光,发挥理论思考的优势,发现了统治阶级转移演变的倾向。
C.陈寅恪考证杨贵妃的私生活,不是为考证而考证,而是由此类小事,探讨胡汉关系等中古历史的关键问题。
D.陈寅恪贯通中西,将考证与理论思考相结合,来思考中古政治、制度、民族等问题,是因为这些领域外国人不擅长。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对同一问题,陈寅恪与传统历史学家看法会有不同,与文学家关注的重点也可能不同,表现出一个现代历史学家的理论思考。
B.陈寅恪的中古史研究,基于民族危亡的现实关注和西方人的研究情况,不局限于考证,具有重要的学术史意义。
C.“不今不古之学”是陈寅恪的自我评价,学界对这一自评的理解曾众说纷纭,直到程千帆先生做出精辟解读,相关争论才停止。
D.陈寅恪自许为新旧之间的第三派,其实他应当归为新派,只是他的方法自创一路,而非一般新派的忠实于北美或西欧的思想。
3.下列文史研究,不符合陈寅恪研究方法的一项是(3分)
A.晚清民国时期不少学者将原本为文学小说的《穆天子传》视为凿凿可信的史地著作,定要按图索骥,笔笔落实,对书中涉及的地名、族名、交通路线一一考证。
B.吉尔伯特认为,文化史家研究材料不是为了从材料中了解过去的“事实”,而是挖掘其中蕴含的以往时代精神,材料即使夸张或杜撰也有价值。
C.冼夫人是我国历史上颇具传奇色彩的俚族女首领,但史籍记述不详。有学者选择描述冼夫人形象的古代诗文、戏曲、楹联等文学作品,全面了解这一历史人物及其影响。
D.《哈佛中国史•唐朝》表现出对私家撰述的熟悉,常引诗歌、笔记证史,例如《乡村社会》一章引述大量的诗歌,就是非传统史料在环境史、社会史等新兴领域广泛采用的体现。
4.为什么说程千帆对“不古不今之学”的解释最为精辟?请结合材料三概括。(4分)
5.中国人民大学黄朴民教授认为,当下历史研究存在如下误区:
研究对象日益局限于男人的胡子、女人的小脚之类的考证描述;对新的理论、方法,常常是趋之若鹜,机械照搬;对比较传统的研究方法则不屑一顾,动辄用各种时髦新潮的方法手段去解决并不深奥的问题。
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从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的角度谈谈陈寅恪治学的当下意义。(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姓文的秘书
沈从文
当我已升作司书常常伏在戏楼上窗口边练字时,从别处地方忽然来了一个趣人,作司令部的秘书官。这人当时只能说他很有趣,现在想起他那个风格,也作过我全生活一颗钉子,一个齿轮,对于他有可感谢处了。
这秘书先生小小的个儿,白脸白手,一来到就穿了青缎马褂各处拜会。这真是稀奇事情。①部中上下照例全不大讲究礼节,吃饭时各人总得把一只脚跷到板凳上去,一面把菜饭塞满一嘴,一面还得含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