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25届高三冲刺压轴大联考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5/31 18:46:1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9 总计:19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4520字。

  湖南省2025届高三冲刺压轴大联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 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需要我们深入把握其间的历史逻辑。
  传统中国儒学的道理由个人(自己)推向社会(天下),强调德性圆满、君子人格。周代敬天,认  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礼记》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等。君子人格的观念影响着一代  代中国共产党人。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 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强调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  移、威武不能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礼记》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些  被继承发扬的心性修养和人格追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了转化、超越和升华, 并与共产主义的理想信仰相结合,赋予包括牺牲精神在内的新阐释。
  民本是传统中国的思想观念。《尚书》中的“民惟邦本”,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等论说,都体现了典型的民本思想。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其所 主张的科学社会主义以及内含的集体主义与中国传统的民本意识相为应和,很快为中国人所接 受。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明确“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提出“以人为本”的 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的进程也是两千多年的民本思想融会于建党以来百年历史的进程。
  在传统中国,天下是一个重要观念。十九世纪中叶后的七十多年里,在回应西方的冲击中,天  下观念转化为民族意识,与之同时西方民族主义观念引入中国,造成对我国民族意识的负面评价。
  中国人自己的民族意识的真正觉醒,源自五四运动中的外争国权。第一次国共合作初期,孙中山
  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以反帝国主义为主旨。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坚守反帝立场,
  具有鲜明的民族意识。与此同时,这种民族意识又始终包含世界意识。毛泽东强调,“中国共产党
  人必须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邓小平指出,“中国把自己的发展看作是对人类贡献的
  问题,是保证世界和平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人类共同价值”,体 现了一种与民族意识相伴随的世界意识。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与中国历史文化的天 下意识相互“感应”,经久不衰地存在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和历史发展之中。
  (摘编自黄凯锋《“第二个结合”的历史意蕴、内在机理和原创性贡献》)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 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 基础和前提”。
  坚持以“魂脉”激活“根脉”。以马克思主义真理之“矢”去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的”,激活其
  (摘编自李毅《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的丰富内涵》)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有人认为中国文化正在“趋于消灭的途程”“无论在哪一方面,都比不上西洋 文化”。这种认知在当时也影响着党内某些人“言必称希腊”的思维定式。为此,毛泽东向全党发 出号召,要求做“从孔夫子到孙中山”的继承者。
  1938年夏秋,在毛泽东倡议下,延安新哲学会成立。其目的在于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 实际和本土文化的结合,使其研究成果不仅要“成为最好的实践的指导理论”,而且还要“成为中国 一切优秀民族传统的发展和继承”。毛泽东通过大量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积累哲学知识,并撰写 《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到抗日军政大学讲授。他在讲课中不仅紧密结合中国历史和革命实 际,而且还从《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山海经》等古典作品中引述历史和神话故事,以阐发 深刻的哲学道理。毛泽东还主张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从五四时期的新民学会,到延安时期的新 哲学会,毛泽东均遵循中国传统读书人的这一治学之道,和大家共同讨论各类哲学问题。他们运 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批判地继承中华文明的优秀成果,共同推进中国哲学的现代化。
  (摘编自周良书《毛泽东与延安学者关于“中国哲学”的学术互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传统中国儒学的君子人格观念影响着中国共产党人,其中被继承发扬的心性修养和人格 追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实现了转化、超越和升华。
  B.十九世纪中叶后的七十多年里,西方民族主义观念引入中国,导致中国人自己的民族意识
  一直未真正觉醒。
  C.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一命题决定了我们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这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
  D. 毛泽东在抗日军政大学讲授《辩证法唯物论》时结合古典作品阐发哲学道理,将马克思主义 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都体现了中 国传统民本思想在当代的传承。
  B.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意识始终包含世界意识,文中提到的毛泽东、邓小平和习近平总书记的 相关言论都体现了这一点。
  C. 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深刻的“化学反应”,把二者扭在一起就能造就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
  D.20 世纪30年代党内某些人“言必称希腊”的现象与《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批判的“只懂得希腊,不懂得中国”的现象本质不同。
  3.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以‘魂脉’‘根脉’相贯通造就新的文化生命体”观点的一项是(3分)
  A. 某学者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撰写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术论文。
  B.某地在城市建设中,保留了古老的建筑风貌,同时融入现代建筑理念和技术。
  C. 某学校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讲解中国古代经典著作。
  D. 某作家将中华传统故事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作品。
  4.材料二多处运用比喻论证,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4分)
  5.作为即将步入大学的青年学子,以上材料对我们今后治学有哪些启发?请根据材料内容简要谈 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鹤鸣九皋
  陈世旭
  中国诗歌对鹤的歌咏最早见于《诗经 ?? 小雅 ??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皋,水岸、草 泽。鹤鸣其间,鸣声高而远。
  在古人眼中,鹤为瑞鸟,是长生不死的神禽,骑着它可上天与神仙相会:“昔人已乘黄鹤去,此 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