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南雅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半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21970字。
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半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在这一浪潮下,2025年,杭州就因为科技创新而走红,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开年第一大网红城市。
春节前夕,AI应用DeepSeek登顶多个国家应用商店下载榜第一名,引发全球关注,被戏称为“神秘的东方力量”;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登上春晚,出货量位列全球第一;2月14日,作为全球领先的云设计软件平台和SaaS服务提供商的群核科技,也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的申请;此外,强脑科技是全球少数几家脑机接口企业,云深处科技在中国率先实现四足机器人全自主巡检变电站。
上述六家企业,聚焦机器人、AI、元宇宙、脑科学等前沿领域,组成了网友口中的“杭州六小龙”。火石创造产业研究院院长冯雷指出,上一代互联网巨头更多是基于商业模式创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方式;而“杭州六小龙”是在技术驱动下,向更底层、更基础的科技领域进军。
面对这些成就,各地纷纷发问:杭州到底做对了什么?
一①:铺就技术底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并将创新列为新发展理念之首。
早在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第一次提出了“数字浙江”战略,并做出了一系列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浙江考察调研,叮嘱浙江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他曾在调研期间对科技工作者说,杭州过去是“风景天堂”“西湖天堂”,下一步是“硅谷天堂”“高科技天堂”。
2014年,杭州“一号工程”提出,大力发展信息经济、智慧应用,培育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新动力;2016年,杭州成为中国首批“数字经济”城市;2017年之江实验室成立;2018年,杭州正式提出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2021年,《杭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头雁城市。2024年3月,杭州市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正式成立,杭州又进一步明确,要努力成为全国人工智能创新高地,拿到开启杭州发展下一个“黄金二十年”的入场券。今年1月,《杭州市未来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6年)》印发,计划优先推动通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类脑智能、合成生物等五大风口潜力产业快速成长,积极谋划布局前沿领域产业。
二创新生态:②
2月5日,杭州召开“新春第一会”,杭州市市长姚高员在会上表示,杭州“科技创新”在这个春节频频刷屏,创新正成为城市气质、产业特质,“让大兴科技、大抓创新、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奋进2025的最强音”。
目前杭州主要通过杭州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旗下的两大基金投资科技企业。其中杭州科创基金聚焦“投早投小投科创”,投资阶段以初创期的科创投资(天使投资AI、创业投资VC)为主,重点为全市人才创业、中小企业创新、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政策性投融资服务;杭州创新基金聚焦“投强投大投产业”,投资阶段以成长期私募股权投资(PE)为主,重点支持杭州市五大产业生态圈规模化发展,侧重于产业培育。
2018年,杭州一个考察团在美国波士顿一间地下室找到强脑科技,将其引入杭州,提供了市级科创基金的早期投资,之后2024年由杭州创新基金接力,完成2亿元直接投资。
在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杭州瞄准科技成果转化难的问题,搭建技术转移转化“高速路”。与此同时,杭州依托顶尖高校、集聚高端资源,不断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高速路,形成以大学、大装置、大科创平台为核心的创新生态圈,连续3年居全球百强科技集群城市排名第14位。
浙大早在1978年创建计算机系时,将“研究人工智能理论、设计新型计算机”列为建设方案第一条,为AI研究奠定了基础。成立于2017年的之江实验室聚焦人工智能和网络信息两大领域,西湖大学致力于探索AI与各学科交叉融合,在最尖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培养最优秀的青年人才,目前已成功发布“AI科学家”Nova。
同时以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高水平大学和之江实验室、良渚实验室等省实验室为锚机构,杭州提出构建环大学、环科创平台创新生态圈,引导创新资源在区域内高浓度聚集、高频次交流,形成“学科+平台+产业”的杭州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冯雷认为,虽然目前杭州的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产业发展较好,但仍需解决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海外市场准入标准等问题;部分新兴产业(如元宇宙)仍处碎片化阶段,需强化跨领域协作。另外,冯雷还提到,虽然杭州有浙大等顶尖高校,但也面临人才结构性短缺,缺乏顶尖AI科学家、复合型工程师,部分企业依赖高薪抢人,可持续性存疑。
三③:友好的营商环境
杭州将服务作为支持产业发展的重点,努力优化营商环境。
数据显示,杭州连续5年在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中获全国城市第一,连续22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上榜企业数居全国城市首位。
2016年,浙江启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后,企业开办时间从22天压缩至三天,行政审批事项削减68%。今年1月10日,杭州举行城市推介会,明确提出要做好“真心实意”的服务保障,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让“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成为常态。
例如杭州实行“链长制”,一位市领导负责一条产业链,配套专班、方案和政策支持。
同时,杭州升级“亲清在线•政策超市”,通过智能匹配、无感兑付、动态跟踪机制,从“人找政策”变为“政策找人”,按“应上尽上、应兑尽兑、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的原则,加速政策资金直达快享。
游戏科学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冯骥表示:“能够有所建树的成果,都需要比较漫长的时间,而且这个漫长的时间未必他一定能成功,这个时候哪里能够让这些人即使这样,他们还是觉得可以安居乐业,我反而觉得是一个加分项”。
此外,杭州在招商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市值风云创始人杨峰在接受采访时介绍,余杭区招商团队会在各大写字楼中敲门拜访、“陌生拜访”,深入企业精准对接。如今,余杭区招商版图已经扩展至迪拜,开启全球合作新篇章,吸引优质企业落户,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人才方面,杭州围绕打造“青年发展之城向往之地”,提供人才补贴、实习津贴、住房补助、安心生活等“礼包”,吸引青年来奋斗拼搏。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推行“双聘制”,允许科研人员保留体制身份参与创业的宽松政策,催生出梦想小镇等53个创新孵化器;“人才码”整合的287项服务,让创业者真正实现“一码走杭城”。这种“④”的策略,使杭州连续多年位列全国人口净流入三甲。
(选自《财经》记者李敏报道:《“六小龙”火出圈,为何是杭州?》)
材料二:
在2025年2月17日党中央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对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提出殷切希望,强调要“胸怀报国志、一心谋发展、守法善经营、先富促共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企业是经营主体,企业发展内生动力是第一位的。民营经济发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生力军的作用,要靠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敢作善为、善作善成。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提出了5点要求:“满怀创业和报国激情”“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按照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坚持诚信守法经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摘编自2025年2月22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期间,提前作出战略部署,落子布棋,为杭州创新发展勾勒蓝图。
B.“杭州六小龙”依托商业模式创新,向更底层、更基础科技领域迈进,成果惊艳全球。
C.焕发科技创新活力,促进科创成果转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之关键。
D.民营经济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生力军,必由之路当为激发内生动力,谋求高质量发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杭州充分利用顶尖高校、高端资源,积极构建环大学、环科创平台创新生态园,已成功跻身人工智能头雁城市行列。
B.“投早投小投科创”,“投强投大投产业”,地方政府的新兴经济产业政策的确需要精准施策加持科技成果产业化。
C.宇树科技、强脑科技、云深处科技等新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但也面临碎片化、人才结构性短缺等难题。
D.杭州自古为东南形胜之地,文化底蕴深厚,新时代招商引资更是横跨东西大陆,从而极大地优化了营商环境。
3.下列选项不太适合作为总结杭州科创风采、智慧的一项是( )
A.国之兴衰系于制,民之安乐皆由治。
B.手把红旗旗不湿,弄潮儿向潮头立。
C.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
D.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4.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在下面空格处填入恰当的语句。
一:铺就技术底座
二创新生态:(不超过15个字)
三:友好的营商环境
这种“”的策略,使杭州连续多年位列全国人口净流入三甲。(第④项请从下面四个短语中选择:筑巢引凤/海纳百川/招贤纳士/守株待兔)
5.古人云:“惟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假如你以一名科创人员的身份,落户杭州,以上述名言为指引,你将如何规划、创业?请结合两则材料,作简要阐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灯笼的故事
姚雪垠
这是最后的,也是最残酷的一次战争。两三个强盛的部落联合起来,向这个衰老的部落围攻。快要开仗的前一刻,老酋长已经看出来这一次作战的可怕结局。他把两个幼小的孩子叫到跟前,向孩子们叮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