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临沭一中2005届高三最后一次高考模拟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3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5/30 14:52:1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3 总计: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1840字。

  2005届高三最后一次高考模拟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充分说明:无论是物种、技术,还是资源、人群,甚至于思想、文化,都是在不断传播、交流、互动中得以发展、得以进步的。我们要用文明交流交融破解“文明冲突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比如,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等。这些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
  我们要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我们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要讲清楚中国是什么样的文明和什么样的国家,讲清楚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促使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
  (摘自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等相关材料)
  材料二:
  夏商周三代,大约正在由部落向早期王国过渡,最多是个早期王国,还说不上后世所理解的统一王国。古代传说和文献把夏商周与从前的部落时代区别出来,除了禹传子家天下之外,还是有些意义的。意义在于夏商周都已是许多部落的共主。这以前,部落还是互不相属。传说:“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左传•哀公七年》)武王伐纣,“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史记•周本纪》)。夏、周大约是他们拥戴的共主,但他们仍都是独立的邦国。周武王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千多年来,中华文明能够不断焕发生机,不断发展进步,这是以其开放包容、交流互鉴的特质为前提条件的。
  B.弘扬中华文明既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还要尊重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和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
  C.古代传说和文献之所以把夏商周与从前的部落时代区别出来,是因为它们都已成为部落的共主,开启了独立王国的进程。
  D.虽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族或宗族骨子里有一种排斥异族的思想,但这并没能阻止华夏民族成为一个多源的民族融合体。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公东征武庚称各诸侯为“友邦君”,这是和谐万邦“天下观”的有力证据。
  B.“自陇山以东⋯⋯往往有戎”的记载可知华夏民族在东周已开始了民族融合。
  C.秦始皇灭六国实现了政治、文化和民族的统一,从此使大一统思想深入人心。
  D.前秦苻坚“方将混六合以一家”,体现了他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增广贤文》:“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B.《三国演义》:“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C.《论语•雍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D.《左传•隐公六年》:“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4.材料一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特点,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4分)
  5.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阐述不同文明间相互借鉴学习的意义,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老实人    沈从文
  一
  “老实者,无用之别名!”
  然而这年头儿人老实一点也好,因了老实可少遭许多天灾人祸。
  人是不是应当凡事规规矩矩?这却很难说。
  有人说,凡事容让过,这人便是缺少那人生顶重要的“生命力”,缺少这力,人可就完了。
  又有人说不。他说面子上老实点,凡事与人无争,不算是无用。
  话是全象很有道理,分不清得失是非。
  ……
  ……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