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2025届高三考前指导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2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5/20 20:21:2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1 总计:21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0270字。

  江苏省盐城市2025届高三考前指导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考试形式闭卷;
  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
  3.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当前的中国社会正处于快速变化之中,新社会现象、新社会群体和组织不断出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数字和人工智能技术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新问题。但无论是面对新社会现象还是网络虚构的社会现实,我们认为深入、真实认识社会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开展社会调查。
  ②田野调查最初是人类学使用的概念,指的是早期的人类学家深入一些部落和初民社会进行的调查。由于语言和文化隔阂,人类学家一般要经过与研究对象较长时间的共同生活才能对其形成理解。田野调查在当前的社会学中一般是指实地调查,“田野”强调的是去现场,并不限于狭义上的田野和农村,城市、工厂等都是社会学的“田野”。
  ③在中国社会学发展脉络中,田野调查的前身是“社区研究”。民国时期吴文藻提出了“社区研究”的思路。他认为,“社区”在中国最适合的研究单位不是城市街区而是村庄,除了研究村庄的物质状况,还要了解它的制度、传统、准则、价值、意见乃至民风礼俗、精神理想等。
  ④费孝通自20世纪80年代主持恢复重建社会学学科以来,大力提倡社区研究的方法。他通过回顾一生的田野调查,指出社会研究一个重要局限性在于只是研究“看得见摸得着”的制度、政策和结构等“生态”层面。许多欠发达的地区在这些方面与发达地区并没有根本差别,要真正找到问题的本质,需要更深入一步,进入“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心态”领域。因此,田野调查真正的研究对象是“心态”而不是“生态”,或者说是从“生态”到“心态”。
  ⑤要研究这些“言外之意”,研究者只是在田野中进行访谈、观察和记录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调整和提升自己的“心态”,以把握和理解研究对象的“心态”。费孝通对研究对象“心态”的讨论较多,而对研究者的“心态”却涉及甚少。在笔者看来,研究者的“心态”应该具备两个方面,引用钱穆的话,可以叫作“温情与敬意”。
  ⑥“敬意”的“心态”,是指研究者在田野中应保持一种尊重的态度。这种态度首先是要把自己和研究对象放在平行、平等、贴近的位置,自己不是从空中高处进行鸟瞰,而是研究对象的同行者。当然,由于人类学研究的是完全异己的文化,其外部观察的“心态”很多时候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对于越熟悉的田野,自己越容易变成局内人,越容易从研究对象的眼睛和心灵去理解他们的世界,这是对研究对象最大的敬意。由此而言,对田野调查的对象越熟悉,就越容易进入“心态”的层面。事实上,在人与人相处中,正是保持敬意的态度才使我们的眼睛更加明亮,更加具有洞察力。
  ⑦“温情”的“心态”,是指研究者在田野中应该保持一种共情的态度。这种共情态度的根源,在于对田野调查研究目的的认识。研究者如果只是出于科研发表或者社会管理的目的来进行研究,与被研究者的福祉不相干甚至相反,又怎么能够感其所感、心心相通?可能有人认为,温情不是一种客观的态度,会影响研究的科学性。如果我们认为田野调查的目的就是要对研究对象的心态、底蕴有深刻的认识,那么最为客观的态度就是以其心为心、共其情为情。反之,将研究对象当作木石砖瓦来“客观”地研究,是主观唯心的态度,离科学只能更远。
  ⑧将心比心的田野调查,无论是发生在身边还是远方,都能给我们带来对真实社会的感受和洞察,这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尤为珍贵。据粗略估计,当前中国互联网用户每天上网的时间超过5小时,超过70%的人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有三分之二的信息是通过视频平台、社交平台等大众平台获得的。这些大众平台很多都会使用智能算法来推送信息,信息的生产者大多是普通用户,其中不乏以流量和关注度
  (摘编自周飞舟《身临其境、心知其意:以田野调查认识真实社会》)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田野调查”一词最早来源于人类学,在发展过程中,“田野”这一概念经历了由狭义到广义的嬗变。
  B.吴文藻认为村庄是进行中国社区研究最适合的研究单位,并指出社区研究包含物质层面和非物质层面。
  C.费孝通认为要找出社会研究方面问题的本质,不仅要进行“生态”层面研究,还要进行“心态”层面研究。
  D.当下社会,各种热点事件、重要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不是社会大众的关注,而是智能算法的操控。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社会研究不仅要注重物质状况,也要注重制度等方面,在这一点上吴文藻和费孝通的观点是一致的。
  B.基于对田野调查目的的正确认识,在田野调查中保持“温情和敬意”的心态能使研究更科学。
  C.在今天的互联网上,用户看似能自由、开放地获取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一定能帮助他们了解一个完全真实的社会。
  D.网络田野调查能够迅速“看到”远方的研究对象并进行“面对面”地交谈,但与实地田野调查相比,也存在一定不足。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符合“以田野调查认识真实社会”的一项是(3分)
  A.某车企向公众发放随机问卷调查,来了解用户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的认知情况。
  B.一位人类学专业大上观看大量纪录片,完成异文化研究毕业论文。
  C.学校历史社团的学生到档案馆查阅相关资料,研究“中国历史上的盐文化”课题。
  D.陈同学到站点访谈多位外卖小哥,完成了对外卖行业时间管理制度的考察研究。
  4.请简要梳理材料的行文脉络。(4分)
  5.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12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该如何通过调查研究来深入、真实地认识中国社会,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白发生黑丝
  冯   至
  大历四年冬天,寒流侵袭潭州,大雪下得家家灶冷,户户衣单。杜甫以船为家,停泊在湘江岸旁,已经四个多月了。
  一天,儿子宗武又到渔市上摆药摊去了。阳光照耀着水上的波纹,江上的船只轻轻地摇来摇去。杜甫一人靠着长年随身的乌皮几,不由地想起许多问题。
  他一生饱经忧患,写了两千多首诗,而莽莽乾坤,自己却漂泊无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