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区统考语文期末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0题,约13470字。
上海市长宁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区统考语文期末试卷
一、名篇名句默写
1.按要求填空。
(1)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别君去兮何时还?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 。(韩愈《师说》)
二、语言文字运用
2.按要求选择。
(1)小宁为文学社刊物的“青春情怀”栏目编写诗句集锦,以下最不适合入选的一项是( )
A.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B.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C.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
D.须知少日拏云志,曾许少年第一流。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为( )
一般说来,文字比语言更加保守。这是因为人们只听到同时代的人说话,听不到早一时期的人说话,可是不仅能看到同时代的文字,也能看到早一时期的文字,能模仿早一时期的文字,因而已经从口语里消失了的词语和句法却往往留存在书面语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但是只有在文字的使用限于少数人,也就是多数人是文盲的条件下,这种情况才能维持。
②这时候,书面语和口语的差别就不仅是风格或者文体的差别,而是语言的差别了。
③在文字的保守力量特别强烈的场合,往往会形成文字和语言脱节的现象。
④一旦要普及文化,这种情况就必定被打破,与口语相适应的新书面语就必定取代古老的书面语。
A.③②①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②③④①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朱国华
①我想追问一个陈芝麻烂谷子的老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②古人云:“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是个高雅、高贵、高尚,总之是个高级的事情。那读书高在哪里呢?古人又云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古往今来,对许多人来说,读书不过是敲门砖,是博取功名的手段。这是功利的读书。“功利”这个词在汉语里好像不大好听,但其习人都处在现实的功利关系之中,能够功利地读书,那也是值得肯定的。
③功利地读书,也就是将读书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