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区2025年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 资源简介:
约10390字。
上海市长宁区2025年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一、
1.(5分)按要求填空。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则近道矣。(《 •大学》)
(2)问君西游何时还? 。(李白《蜀道难》)
(3)小宁同学要求人工智能DS评价《离骚》的艺术特色,DS认为其“兼有《国风》《小雅》之长”,并引述了《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司马迁对此的直接评价“ , ”。
按要求选择
2.(3分)(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从中国小说史发展历程看,《红楼梦》是把传统小说情节的传奇性、超迈性转变为日常生活诗意性的集大成之作。有些读者不能适应《红楼梦》,就是因为看不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且往往是以深刻反映人物所属的等级关系的矛盾,以及这种等级延伸出的背后权力较量为目的的。作品主要不是描写情节的激烈冲突,而是表现人物心灵深处的冲突,并让这种心灵的内在冲突弥漫在日常生活吃饭聊天的各个方面,成为《红楼梦》情节最为独特的地方。
①几乎都被日常生活的琐琐碎碎的吃饭聊天给挤占了
②人物之间斗智斗勇带来的惊心动魄的对撞性冲突
③通常小说情节应该呈现的强烈故事性和激烈的戏剧性
④人物间肢体性的激烈争斗和打斗的热闹不仅占比较少
A.②③④①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③②①④
(2)以上语段选自《<红楼梦>通识》,小宁拟通读这个语段所在的章节。以下最有可能收录这个语段的章节的名称是( )
A.日常生活的诗意与机锋
B.大宅门中的阶级与权力
C.家族故事的原型与寓意
D.贾府内外的几百张面孔
二、阅读70分(一)
3.(17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人工智能的近忧和远虑
①本世纪以来,人工智能的惊人发展堪称影响人类未来命运的核心议题之一,这些技术将要给人类带来根本性的巨变。就技术应用而言,人工智能似乎能够普惠人类,并不违反平等原则,因此在伦理学上并无明显疑点;但就其革命性的后果来看,人工智能有可能改变或重新定义人类,有可能彻底改变生命、人类和世界的性质。这个革命过于重大,我们难以判断这样深刻的“升级”是人类的幸运还是不幸。所以,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