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丽水、湖州2025年4 月三地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8850字。
浙江省衢州、丽水、湖州2025年4 月三地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卷和答题卷,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上交。
2.试卷共8页,有四大题,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3.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4.请将答案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不断推陈出新的网络热梗反映了青年群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情绪体验、情绪表达与情绪需要。热梗燃爆于网络,但其根源在于社会发展与青年心理变化的共同作用。
随着中国社会整体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心理舒适度的追求变得突出。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是分层升级的,当生理、安全等低层次需要满足之后,将向着情感和归属、尊重、自我价值实现的高层次需要发展。这也同样反映在网络热梗变迁过程中。当社会基本物质生活需要得到较大满足时,心理上的存在价值和体验意义等高层次需要开始备受关注,其强度逐渐上升并超过基本需求。早期的“宫廷玉液酒”“要啥自行车”等耳熟能详的热梗都同物质生活相关,相比之下,现今的网络热梗“想你的风吹到了……”“集美们”“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等折射的是人们愈加突出的归属、认同、自我价值实现等心理情绪需要。网络热梗的变化显示情绪价值在人们的需求排序中不断提升。
网络热梗的流行也展示了青年对社会竞争压力、负面情绪的释放。现代社会加速发展的副作用之一就是社会过度竞争的“内卷”,随之而来的是人的心理压力增加。当社会压力超过正常人能够承受的心理阈值,负面情绪体验将积聚为负面心理能量,而积极情绪体验就成为人们调节心理情绪、释放负面心理能量的必要方式。此时能够使情绪得到放松与纾解的话语表达就会受到青年群体的关注。
随着社会文明进步,青年更倾向于追求自我,渴望实现自我价值。现代社会文明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基本权利的公平与平等,人们应公平享有并行使个人基本权利,也包括适当输出个人情绪。如“上班恶心穿搭”等网络热梗词句的广泛传播,就体现了年轻人对自由不羁、平等自悦的热切渴望,他们不再委屈服从或刻意取悦于特定的个体、群体、阶层,而将关注的重点锁定在自己是否愉悦、欣慰、满意的积极心理体验上。正因如此,一旦充分关照青年群体情绪价值的话语表达出现,使青年感受到“被关注、被在意、被尊重”,得到积极的心理反馈后,自然会引发青年群体的推崇与追捧。
(摘编自薛一飞《网络热梗背后的青年群体社会心态探析》)
材料二:
早在1996年就有研究者提及情绪价值,认为看似无用的价值可以给人们提供愉快、舒适、优越感、心安、优雅以及怀旧感等情绪,与“有用”的机能价值相比,这种“无用”的价值就是情绪价值。
《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2023)》指出,2024年,除了追求性价比之外,情绪释放将成为影响年轻一代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因素,也将是今后一个时期新的消费热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们对心理舒适度的追求变得突出,体现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观点:人的低层次需要满足之后会向高层次需要发展。
B.网络热梗“上班恶心穿搭”包含个人情绪的输出,它的广泛传播体现青年追求自我、追求公平享有个人基本权利的心理。
C.资本与技术的合谋,使青年们沉溺于对情绪价值的追寻,从而引发了消费主义、情感空虚、情感骗局等现实挑战。
D.青年们可以通过数字技术获取情绪价值,但数字技术营造的沉浸式情绪体验容易使人上瘾,从而导致情绪价值的异化。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社会过度竞争的“内卷”,导致人们心理压力增加,是促成网络热梗流行的主要原因。
B.话语表达充分关照到青年群体的情绪价值,得到积极心理反馈,才会发展为网络热梗。
C.当今青年的消费、社交和就业选择发生了新变化,情绪价值是理解这些变化的新向度。
D.主动向内寻求优于向外寻求,真正可持续的情绪价值满足需要青年向内探寻和消化。
3.下列选项不能论证材料二第二段主要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搭子”是青年人因共同兴趣临时组建的团体,彼此不问姓名,不必深交,精准陪伴,共享信息。
B.喜欢玩剧本杀的年轻人会花大量的金钱购买精致的剧本杀道具,只为在游戏中获得更好的游戏体验。
C.国家补贴政策实施后,人们可以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到高性价比的产品,因此大学生纷纷更换手机。
D.为追求“一半生意、一半生活”的理想工作方式,90后肖彤辞掉工作,回家把四合院改造成了民宿。
4.两则材料对“情绪价值”的相关论述侧重点不同,请依据文本内容简要概括。(4分)
5.结合两则材料,谈谈如何理性对待青年群体对情绪价值的追求。(6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考生应遵循的原则是要据文推断,合理推断。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解答时要明确材料观点,把选项内容与之进行比较。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锁定答题区间,进行分析概括。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要理解文本内容,合理提出自己的见解。
【解答】(1)C.材料二原文是“资本与技术的合谋,使青年容易沉溺于情绪价值的追寻,陷入消费主义、情感空虚、情感骗局等陷阱”,“容易沉溺”并不等同于“沉溺”,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C。
(2)A.材料一提到“网络热梗的流行也展示了青年对社会竞争压力、负面情绪的释放。现代社会加速发展的副作用之一就是社会过度竞争的‘内卷’,随之而来的是人的心理压力增加”,但并没有表明“社会过度竞争的‘内卷’”是促成网络热梗流行的主要原因,A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清秋的微风
辛茜
①寒露过后,富春江畔依旧如夏日般葱郁,只是清凉了许多。今年的桂花开得迟,深秋的鹳山上,还能闻到浓荫深处飘来的阵阵甜香,久负盛名的春江第一楼也同往日一样,正气定神闲地与对面的山峦相望,任由身下宽阔的江水泠泠作响,流向远方。
②这里是郁达夫出生的地方,也是他多次登临赏景赋诗、唤起万千思绪的地方。
③拾级而上,从哈尔滨迁至富阳,把半生收藏带到富春江畔的红色报刊史料研学中心馆长谢华早已在春江第一楼内等候。上到二楼,千余件珍贵的明清古籍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