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奉贤区2025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约9670字。
上海市奉贤区2025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一、积累运用(10分)
1. 按要求填空。(5分)
(1)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
(2) ,足以极视听之娱。 ( 《兰亭集序》)
(3)《老子??六十四章》中“ , ”两句告诫人们行事应未雨绸缪,从源头上解决祸患。
2.按要求作答。(5分)
(1)小贤对儒家思想产生了兴趣,在收集相关文章时读到了这段文字:
在儒家看来,一个人不可能什么事都不做, , 。 , ,其价值就在“做”之中,不在于达到什么外在的结果, 。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最连贯的一项是( )(2分)
①但他做这些事情时
②并不是为了其他的什么目的
③因为每人都有应当去做的事情
④一个人做所当做的事情
⑤孔子自己的一生就是这种主张的例证
A. ③①②④⑤ B. ⑤③①②④ C. ⑤①②④③ D. ③⑤①②④
(2)小贤准备撰写有关儒家思想的学术小论文,他需要进一步确认上面这段文字的来源,以下最不可靠的信息来源是 ( ) (3分)
A.标题:《孔子与儒家思想》 来源:某社专栏评论
B.标题:《中国哲学简史》 来源:高校哲学课教材
C.标题:《今天我们如何做一个儒家君子》 来源:某微博大 V分享
D.标题:《春秋诸子学术概论》 来源:某图书馆文献汇编
二、 阅 读 (70分)
(一) 阅读下文, 完成第3-7题。(16分)
小贤在学习《归园田居》时,发现课本对“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中的“自然”一词没有注释。他检索到论文《中国哲学中“自然”概念的内涵及衍化》中对“自然”有这样的阐释:
“自然”这个概念有多种含义:英文中的“nature”有本性的含义,在中国语境中指自然环境,也指人的自然本性和自然情感,还指宇宙法则和运行规律,还可能是与人的世俗生活相对的一种自然观。
那当代人是否能够真正回归“自然”?小贤对此产生了兴趣,请你与他一起探究。
材料一:
①西方传统认为,世界其实是为了人类而被创造出来的,每一种动物都被人视为是存在着特殊的目的,要么有实用的目的,要么有道德或审美上的目的。
②在现代早期的自然观里,人们研究自然界的目的就是认识自然,管理自然,利用自然,并且把自然道德化。这套对自然的认知规范在现代博物学产生后发生了关键性改变。现代博物学用自然的原则对自然进行分类。博物学家用相对客观的分类方法来取代了以人为核心的分类方法,而不再用充满人性的意涵理解自然现象。
③原来以人类为中心的自然界,充满了人性,是以人的眼光和价值观念所过滤和构建出来的一种自然。而博物学产生以后, 自然的去道德化和去神圣化,使得自然得以独立出来,和人类社会分离。
④具体来说,这种分离得益于现代博物学里的一套分类体系。比如在植物分类里有著名的林奈体系,它划分植物的方法,是以果实、雄雌类的数量、状态、比例为基础,把所有的植物分成了24纲,116目,1千多个属和1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