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辽宁省锦州市普通高中高三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约13670字。
2025年锦州市普通高中高三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8页,共23道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并将考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如果认识到我们对于生活在我们四周的许多生物的相互关系还有很多不了解的,那么,关于物种或变种的起源问题,我们即使有很多地方不能解释,也就不足为奇了。为什么某种生物的分布广泛而繁多,而它的邻种却分布得狡小而稀少呢?谁能解释这个问题呢?然而这些关系,实在是非常重要,因为我相信,这是决定地球上每一生物的现在和将来的命运,以及变异的趋向的。对于生活在过去的地质时代的无数生物的相互关系,我们所知道的就更少了。虽然许多事实现在还是不清楚,而且在未来长期内也还弄不清楚,但是我们经过了精细的研究和冷静的判断,可以毫不怀疑地断言创造论的错误。创造论这一观点,虽为近代许多博物学家所信奉,我自己以前也曾信奉过,但是事实上决不能成立。我深信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所谓同属的种,都是其他大概已经灭亡的种所传下来的直系后代,而现在认为同种的各项变种,都是这同种的后代。我又确信自然选择作用,它虽然不是物种变异的唯一条件,也该是最重要的条件。
(节选自达尔文《<物种起源>导言》)
材料二:
无论是平家蟹、狗、奶牛还是玉米,人工选择的实质在于动植物的许多生理和行为特征被忠实地遗传下来。由于种种理由,人类促进了某些品种的繁殖,阻止了另一些品种的繁殖。被选中的品种竞先繁殖,终于繁盛起来;未被选中的品种日益稀少,甚至灭绝。
但是,既然人类能够造就动植物的新品种,难道自然就不能够吗?这个相应的过程称为“自然选择”过程。从人类生存在地球上短暂时期内对野生动植物的改造以及化石所提供的证据。我们非常清楚地看到,生物在亿万年里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化石毫不含糊地向我们表明,过去曾经大量存在的生物现在已经灭绝[原注:虽然西方传统的宗教舆论与这种观点大相径庭。例如,1770年,约翰??韦斯利认为:“死亡绝对不能够毁灭(哪怕是)最微小的物种。”]在地球历史上,已经灭绝的物种远比至今仍然存在的物种要多得多,它们是进化的终端试验品。
驯化所引起的遗传变化是非常迅速的。野兔一直到中世纪初才开始驯化(是法国修道士饲养的,因为他们把新生的小兔子当作鱼。所以在教会日历的某些天,兔肉不属于禁食的肉类),咖啡驯化于十五世纪,甜菜驯化于十九世纪,水貂现在仍处于驯化前期。在不到一万年的时间里,驯化的结果使绵羊的产
(节选自卡尔??萨根《宇宙》)
材料三: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物种起源》?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就像译者苗德岁教授所说:“一如哥白尼大大地扩展了我们的空间概念,这尔文大大地扩展了我们的时间概念;哥白尼让我们认识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达尔文让我们认识到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
《物种起源》“改变了全人类的思维方式、认识方式和行为方式”,因而被誉为“有史以来最重要的科学著作”。历史学家彼得??沃森在其巨著《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中提到,如果没有《种起起源》,就没有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诸多思想,因为“达尔文学说迫使人们面对一种新的历史观:历史是偶然发生的,没有目的,没有终极目标”。20世纪最重要的演化学家恩斯特??迈尔也认为,达尔文理论“用纯粹的唯物主义发展过程代替了世界的‘设计说’,废绝了人类本位说”。用更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自然之力裁剪万物,人类不是宇宙的目的和意志主宰。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开启了全新的历史观和宇宙观,无论你身处哪个领域,阅读它都可成为你获取知识的旅途中重要的一站。
(节选自宋暘《你看的<物种起源>是达尔文的第几版?看错版本可是要会错意的喔》)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达尔文在充分掌握生物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物及其变种分布区域和年代的基础上,坚定地断言创造论是错误的。
B.人工选择会促进生物中某些品种的繁殖,但也可能导致某些品种日益稀少甚至灭绝,自然选择也有这种效果。
C.因为自然环境会选择那些碰巧更适合于生存的品种,所以动植物产生的数量比其可能生存的数量要多得多。
D.彼得??沃森认为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影响至为深远,甚至影响到了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等人的诸多思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达尔文认为生物的种是可以改变的,同属的种和同种的各种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异的最重要的条件。
B.“自然选择就是进化的机制。”在几十亿年的时间里,不仅有大量曾经存在的生物灭绝,而且有大量新的生物出现。
C.无论人工选择还是自然选择,都会使一些生物繁盛,也会使一些生物灭绝,但人工选择更有利于人类文明的生存环境。
D.认真研读《物种起源》,会让我们认识到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会增强对唯物主义的认识,会消除对达尔文的误读。
3.下列选项中,不能证明自然选择这一科学理论的一项是(3分)
A.由于环境的选择压力,脖子长度适中的长颈鹿能够获取更多的食物,从而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而其他长颈鹿则因为无法获取足够的食物而被淘汰。最终,长颈鹿的平均脖子长度逐渐延长。
B.现代马的祖先原本生活在森林中,随着草原的兴起,它们逐渐演化出柔软的皮毛和强壮的脖子,以适应在草原上觅食和生存,这一演化使马在草原上获得了相对于其他草原动物更大的优势。
C.在工业革命期间,由于大量煤烟的排放,树干变黑,原本灰白色的桦尺蛾因为能够更好地隐藏在黑化的树干上而数量增多,而黑色桦尺蛾则因为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一环境而数量也增加。
D.人们往往通过选择那些具有矮杆和抗倒伏性状的小麦植株进行繁殖,最终培育出新的品种,这样的品种在种植时更为稳定,能够减少因杆高而导致的倒伏问题,从而提高产量和抗逆性。
4.三则材料都提到了自然选择,但侧重点和目的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4分)
5.通过选择性必修下第四单元的学习,我们可以体会到学术论著和科普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是有区别的,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加以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风云初记(节选)
孙犁
秋分没骑过牲口,一路上铲得两腿生痛,出了浑身大汗,队伍走得又快,也不歇晌打尖,心里抱怨说:“知道这样不自在,还不如听着春儿自己个走来哩!”
又猜想:“他别把我拐带走了啊!”
一路上,她只是觉着道儿远,天快黑下来,才到了高阳①,离着城门还有老远,就出来一队兵,枪枝服装都很整齐,臂上果然挂着小红星儿。问清了原由,叫高疤的队伍在城外扎住,只叫他一个人进城。高疤说:“这妇女是来找丈夫的,也得让她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