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2025届高三高考二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20940字。
上海市嘉定区2025届高三高考二模语文试卷
一 积累运用 10分
1.按要求填空。 (5分)
(1) , 而不知其所止。 (苏轼 《 》)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荀子《劝学》)
(3)杜甫《登高》中, “ , 。”两句通过空间的广袤和时间的长度写出作者晚年漂泊、疾病缠身的凄苦生活。
【答案】(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赤壁赋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解答】故答案为: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赤壁赋 (重点字:御)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重点字:知)
(3)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重点字:常)
2.按要求选择。 (5分)
(1)下列各句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小明面对夸奖,腼腆地笑着说: “过誉过誉, 我不过是率先垂范罢了。 ”
B.对于这件事, 我是道听途说, 姑妄言之, 请你不必在意。
C.祝贺您乔迁新居,只是房间建议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D.刚才王校长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一番高见真是抛砖引玉,我非常赞同。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运用的辨析能力。答此类题要有一定的成语积累,尤其是易错成语。答题时要结合语境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解答】A.“率先垂范”通常用于形容上级或长辈给下级或晚辈做示范,而小明面对夸奖时称自己“率先垂范”,显然使用对象错误。B.“姑妄言之”意指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通常用于自谦。在这里,说话者表明自己对于某件事是“道听途说”,并紧接着用“姑妄言之”来进一步强调自己言论的不确定性,这个成语的使用是恰当的。
C.“蓬荜生辉”通常用于形容长满杂草的地方长出了珍贵的草药,或简陋的房屋里出现了值得庆贺的事情,使得整个地方都显得光彩照人。敬词,多用于对方到来,用错对象。
D.“抛砖引玉”是谦辞,意指先发表自己粗浅的意见,以引出别人高明的见解。但在这里,用它来形容王校长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高见显然不恰当,用错对象。
故选B。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画线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说话写文章离不开词语。如同盖房子需要砖石一样,词和短语就是语言表达的“砖石”。我们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平时多读多记,积累尽可能丰富的词语,形成自己的词语库。词语库充实了,才有选择的余地, 才能更好地发挥语言的表现力。 , , , , , 。
①要让词语库中的词语“活”起来
②积累是为了运用
③并根据表达的需要
④恰当地选择和使用
⑤能对词语进行比较、辨析
⑥就要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
A.①⑥②⑤③④ B.①⑥②③⑤④ C.②①⑥③⑤④ D.②①⑥⑤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连贯的能力。结合语境内容,围绕一个主题或核心内容分析,借助关联词和暗示分析。
【解答】②“积累”承接前文“积累尽可能丰富的词语”,所以排在首位,因此排除A、B。
⑥⑤都涉及“词语”的部分,应该放到一起,由此排除C。
故选:D。
二 阅读 70分
(一)小明在微信公众号“科学的历程”上,刷到一篇文章。幽默能展现真实科学?带着疑惑他决定点开仔细读一读。 (17分)
刘华杰|用幽默展现真实科学
作者 刘华杰 (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教授,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博物学文化研究者)
①科学家怎样工作?科学家都做了些什么?是像通常科学史图书记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