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一中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9420字。
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共 35分)
(一)现代文阅读 I(共 5 小题,共 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小题。材料一:
逻辑不仅是一门独特的科学,还是一门奇异的艺术。科学在知的方面使理性臻于完善,艺术在行的方 面使理性臻于完善。从这一意义上讲,逻辑的目的就是艺术的目的。然而,除非逻辑既是一门艺术,同时 又是一门科学,否则这一目的是不能达到的。人类理智的本性就是要成为理性。对于人来说,理智生活是 一种发展着的东西。理性并非意味着不会犯错。人类理性的活动是推演性的,而推演活动又是一种生产性 的或构造性的,理性并不保证它在生产或构造或构成中不会出错,相反,它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定义或划分, 推理会出瑕疵,思想会产生混乱。自在的理性需要一种逻辑的力量来克服它的这种先天的不确定性,从而 使理性的德行臻于完善。从这种意义上说,逻辑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逻辑不仅仅是科学,是艺术,还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和驱使人们将人类的思维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并尽其所能地去探求和确立已经确立的知识的最深刻和最完美的内涵。公理化的逻辑体系表达出人类对臻至完美的理论所应当具有的形态的认识和向往。其中,逻辑公理的选择体现出人们对理论本身的最深思熟虑的判断和洞察力。逻辑规则和定义体现出人们为追求无可置疑的结论而对推论施加的严苛条件。推理链条的环环相扣反映出人们对思维编织的精细严密的要求。从公理出发,一些简单的定理立刻就能得到证明,这些定理进而成为那些更深奥的定理的基石。这样,一座精美的大厦就严密地建立起来了。可以想象,如果一个理论将其中所有的论证一一抽出,那么这一理论就会因只剩下一堆描述性语句而坍塌,理论的结构性力量和活力由此丧失殆尽。而一个确定了逻辑有效性的理论则意味着它获得了一种逻辑的品行。它因逻辑而变得简洁、精美、严格、强大,内部和谐、外部精巧、经久耐用。
逻辑能力是存在于人的大脑中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由于这种能力是通过对世界的领悟内化而成的潜在逻辑,因此它具有某种“自然习得”甚至“与生俱来”的性质。但它同时也具有模糊性、直觉性和不确定性,要使这种潜在的逻辑发展成为一种具有深刻性、确定性、批判性和反思性,在语言表达上具有清晰性、规范性、一致性和相干性的显性逻辑,就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强化逻辑训练。
(摘编自朱建平《逻辑:一种文化和精神》)
材料二:
语言和逻辑是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运用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逻辑的制约。但是,我们也应该 看到,语言运用的艺术,在某些情况下,又是可能突破逻辑规律的框框的。这不仅无碍于语言运用的正确, 而且反而使得语言运用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这就是“无理而妙”。
早在梁朝,刘勰在谈到“夸张”的时候,就明确指出其“无理而妙”的效果:①“辞虽已甚,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人类理性的推演活动具有生产性或构造性,其活动过程可能作出错误的定义或划分,推理出现瑕疵,思想产生混乱。
B. 逻辑精神往往能促进和驱使人们将思维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并尽其所能地去探求和确立知识的最深刻和最完美的内涵。
C. 推理链条越是环环相扣,推理施加的条件越是严苛,越能反映人们思维的精细严密。
D. 确定了逻辑有效性的理论就具备了逻辑品行,因而变得简洁、精美、严格、强大,内部和谐、外部精巧、经久耐用。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有的人语言表达清晰且规范,是因为逻辑能力“与生俱来”存在他的大脑中,具有“自然习得”的性质。
B. 语言和逻辑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语言运用的艺术,虽受到逻辑的制约,但有时又可以突破逻辑的拘囿。C.只运用逻辑的理性去认识“诗家语”,那么我们对于诗人和诗歌,往往会产生错误的判断和隔膜的揶揄。
D.只有在逻辑基础上加上感情的色彩、想象的因素,才有可能发挥创造、赏识“无理而妙”的智慧和能力。3.下列选项的诗句,不能体现“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的一项是()(3 分)
A.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唐•李白《将进酒》) B.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暝》)
D.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宋•苏轼《江城子•记梦》)
4. 材料二第二段中有三处引用,其中第三处与前两处在论证方面有何不同?(4 分)
5. 臧克家《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中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
死了,他还活着”被誉为“出乎意料又入乎情理的佳句”,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理解。(6 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说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诗文名句艺术效果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要求,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诗文名句,正确选择。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相关内容,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内容及题干中的诗句,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解答】(1)B.“确立知识的最深刻和最完美的内涵”错误,原文是“已经确立的知识”。
故选B。
(2)A.“是因为逻辑能力‘与生俱来’存在他的大脑中”错。材料一最后一段说的是“逻辑能力是存在于人的大脑中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所以不是与生俱来的。
故选A。
(二)现代文阅读Ⅱ(共 4 小题,共 1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6~9 题。
猫城记(节选)① 老舍
①大蝎调了五百名兵来保护迷林,可是兵们全驻扎在二里以外,因为他们要是靠近了迷林,便会先下手抢劫。但是不能不调他们来,因为猫国的风俗以收获迷叶为最重大的事,必须调兵保护。兵们不替任何人保护任何东西,这是人人都知道的,可是不调他们来做不负保护责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