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2025年3月普通高考测试(一)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2730字。
广东省湛江市2025年3月普通高考测试(一)语文试题
2025.3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华饮食思想主要体现在饮食与自然、伦理、政治、地域、养生、技艺、文化的关系方面。用博大精深来形容,毫不为过。
重视基本需求。 “民以食为天”;“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中华饮食文化首先重视饮食作为满足人类自然本性的基础作用。
饮食立于礼。礼者,天地之序也。 宴饮是礼仪,是外交,是文化。 古人祭祀宴饮,农事宴饮,燕礼、射礼、聘礼、乡饮酒礼等无事不宴。周代天官冢宰管理宫廷饮食。宴饮中区分高低、贵贱、内外、尊卑、亲疏、长幼、男女之序,明确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关系。周人列鼎而食,“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也”,“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尊者举解,卑者举角”。《尚书•洪范》提出“农用八政”,食为“八政”之首,是社会安定、国家富强的基础条件。
春秋战国以降,诸子对饮食的主张也出现了“百家争鸣”:儒家主张饮食精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墨家倡导饮食节用,“足以强体适腹而已矣”;道家饮食体现朴素自然,合于养生,“恬淡为上,胜而不美”;法家要求饮食去豪奢、崇节俭;阴阳家和医家讲究阴阳平衡、四气五味;杂家通过烹饪调和以求“至味”;佛教强调饮食尚素,戒杀生。
尚调和。主张“和与同异,和如羹焉”,应用“芼及醯醢盐梅”等五味和羹。调和以水为始,“凡味之本,水最为始”;讲究火候,“唯在火候,善均五味”;计量调料,“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调和有度,“久而不敝,熟而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追求“味甘”,味甘即美,在饮食时得到愉悦,享受美感。
尚品味。 至味是清淡。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古人以尚淡为“知味”,以淡味为“至味”,《老子》:“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明陈继儒《养生语》:“试以真味尝之,如五谷,如瓜果,味皆淡,此可见天地养人之本意,至味皆在其中。今人务为浓厚者,殆失其味之正邪?”清李渔《闲情偶记》:“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
知味要知“味外之美”,要体会饮食之外的审美指向、心灵寄托和无穷意味。《淮南子•说山训》说:“知味非庖也。”唐代司空图提出“味诗”观,要知“味外之旨”。他以饮食作比喻,认为饮食之美,味在“咸酸之外”。 苏轼在此基础上,提出饮食“味外之美”:“惟有天然之珍,虽不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南宋林洪《山家清供》记载一百多道菜肴饮馔,大多以山家蔬笋为食材,名雅味真,诗清意远,正是追求“味外之美”。
讲究“饮食趣味”,包括色、香、味、质、趣、情、礼、寄、境等,再加上器、雕等,饮食文化成为多种趣味的综合体验。
医食相通,重在养生。周设食医。《黄帝内经》:“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唐孙思邈《千金药方》认为,“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物候出产不同,要因地制宜,清钱泳《履园丛话》:“同一菜也,而口味各有不同。如北方人嗜浓厚,南方嗜清淡……清奇浓淡,各有妙处。”
(摘编自张志清《从〈一馔千年〉说起,探索中华古代饮食文明的足迹》)
材料二:
唐朝以长安为首都,以洛阳为陪都,分别称为京师和东都。白居易的新官职为“太子左庶子”,表面上是辅佐太子,可“分司东都”,其实类似于半退休的状态,白居易是于长庆四年秋天来到洛阳的。第二年,他再次被派往江南做刺史,这一次,他要去的地方是苏州。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饮食思想博大精深,既关照人类的自然本性,又对社会安定、国家富强有重要意义。
B.古人的宴饮遍及祭祀、农事、燕礼等多种场合,参加之人秩序分明,使用的酒具区分尊卑。
C.以淡味为“至味”的饮食观念在陈继儒等人的倡导下,传承至今,得到了世人的广泛认同。
D.中华饮食文化不断发展,不仅重视物质层面的需求,而且重视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2.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通过研究白居易涉及饮食的诗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唐代江南地区的饮食风俗。
B.白居易以半退休状态待在苏州,得到了很多品尝美食的机会,这带给他诸多美好的回忆。
C.白居易的诗词记录下多种美食,有些甚至还能推知做法和食法,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D.《忆江南》(其三)既保存了白居易对吴宫吴舞的记忆,也表达了他对吴地饮食的难忘与期待。
3.下列对两则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以“总一分一总”的结构行文,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顺序分别论述了饮食文化思想的具体内涵。
B.材料一论述的是中华传统饮食文化,引用的《尚书》《老子》以及陈继儒、李渔等人之语都有力支持了论点。
C.材料二所说的“鱼鲙芥酱调,水葵盐豉絮”,和以调料佐餐鱼片,与材料一中所言“尚调和”的理念相契合。
D.两则材料有相同话题但侧重点不同,材料一侧重于梳理饮食文化思想,材料二侧重展现白居易的美食生活。
4.材料一第四段中列举了大量“诸子对饮食的主张”,从内容上讲有何作用?(4分)
5.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且丰富多彩,请结合两则材料阐述在当代社会弘扬饮食文化对增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乔尔玛【注】(节选)
红 柯
电话这东西再次响起来,他感到愤怒。
好多年来电话一直没响过。一直是他往山外打电话,报告河流的水文情况。房子下边的山谷里,那条狂暴的大河是他真正的主人;他把主人的一举一动准确无误地记录下来,通过电话报告给山外的管理处。他相信电话里传来的是河的嘶叫声。
他没听到河的声音,电话传来领导亲切的声音。领导说:“是老马同志吗?”
“老马,谁是老马?”
“乔尔玛那个老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