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眉山中学2025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1/13 11:00:2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8190字。

  25届高三12月一诊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提出了“隔与不隔”,王国维认为无论抒情写景,都以“不隔”为佳。所谓不隔,就是指诗人以艺术思维的方式来进行审美观照。诗人扫尽一切雾障阻隔,把自己深入到事物当中。如是,观景则明晰清真,观情则深切动人,写景写情,则“语语都在目前”。“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从中可看出王国维的不隔观:一篇作品无论写景还是抒情,都应该真实、生动、自然,都需要作者本身具备真挚的情意,这样才能做到言情真切,写景鲜明和文辞自然的统一,如此才能令读者真正领会感知作者状写的情与景。《词话》中所称赏推举的词人如李后主、苏东坡、纳兰容若等,其词无一不真情流露、自然动人,都是“不隔”之作。
  为此他在《词话》第三十六则批评白石咏物词不如美成:“周美成《青玉案》词:‘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轻圆,一一风荷举。’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觉白石《念奴娇》《惜红衣》二词,犹有隔雾看花之恨。”第三十九则中又言:“白石写景之作,如‘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梦窗诸家写景之病,皆在一‘隔’字。”因为他们作词皆喜在表面文字辞藻上下功夫,刻意追求婉曲文饰之美,使读者欣赏时常有“隔雾看花”之恨。所谓的“隔”,绝不是单纯指观看不清楚、描写不清晰、意象迷糊,或是细节不真实,而是达不到“语语都在目前”的境界。“语语都在目前”,即是作感性直观。
  笔者从禅宗语录中找出若干证据,以证明“语语都在目前”的提法其实来自禅宗。但禅学作为中国人的创造,完全是道家化了的佛学。准确地说,审美境界论的真正思想来源是道家的。道论,它的深层含义就是宇宙本体的呈现,是心物相遇。
  (摘编自周栋《<人间词话>的道家思想探微》)
  材料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可以看出这些观点都没有摆脱庄子思想的影响。庄子的自然观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回归自然天性,取消自我,即“无我”;二是超脱人生世俗的樊篱,了解宇宙变化真性,寻求“真”,即天人合一,超旷逍遥。所谓“无
  我”,是指诗人对自我的超越,把我视为万物中的一物,对它物没有任何欲求,从而使所创造的意境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篇作品想要实现写景写情“语语都在目前”,需要诗人扫尽一切阻隔,把自己深入到事物当中进行审美观照。
  B. 王国维赞周美成“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轻圆,一一风荷举”得荷之神理,在于他咏物时真情流露、自然动人。
  C. 梦窗诸家写景虽格韵高绝,然读者欣赏时常有“隔雾看花”之恨,主要原因是作者在表现物我关系时物我不分。
  D. 对于物我合一的“无我之境”,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进行的深入阐述,折射出道家思想对王国维的影响。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庄周梦蝶 寓言,形象而深刻地表达了道家之道在物我关系上的表现,即在心理上泯灭物我界限,达到无我私我欲的审美境层。
  B. 道家的“天人合一”指我与万物为一体, 成为万物中的一物, 即观物的人“物化”,达到无利害、无感情、无个性的境界。
  C. 王国维提出的“不隔”与“无我之境”的理论,虽然在内涵上存在着差异,但都强调了诗人能将自我深入到自然事物中去。
  D. 庄子借梓庆的故事说明,人只有忘掉“庆赏爵禄”“非誉巧拙”,才能达到“无我”之境,从而创造出优秀的作品。
  3. 王国维指出诗歌意境有“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下列诗句中, 最属于王国维所说“无我之境”的一句是(   )
  A.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B.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作。
  C.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D.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4. 请根据材料,简要推断“有我之境”的内涵。
  5. 王国维认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不隔”之句,请结合材料一作简要分析。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主要原因是作者在表现物我关系时物我不分”归因错误。“物我不分”是一种不隔的状态。原文说“梦窗诸家写景之病,皆在一‘隔’字。因为他们作词皆喜在表面文字辞藻上下功夫,刻意追求婉曲文饰之美,使读者欣赏时常有‘隔雾看花’之恨”,可见主要原因是“隔”。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B.“无感情、无个性”错。原文说“这种‘无我之境’
  把栏杆拍遍
  梁衡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辛弃疾天生孔武高大,从小苦修剑法。他又生于金宋乱世,不满金人的侵略蹂躏,22岁时就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义军,后又与耿京为首的义军合并。为了光复大业,他说服耿京南归,南下临安亲自联络。不想部将叛变,耿京被杀。辛大怒,跃马横刀,只率数骑突入敌营生擒叛将,又奔突千里,将其押解至临安正法,并率万人南下归宋。此时,他还只是一个英雄少年,血气方刚,欲为朝廷痛杀贼寇,收复失地。
  但世上的事并不能心想事成。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辛弃疾的词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