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2025年1月高三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1/8 9:50:2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1640字。

  广西2025年1月高三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马克思恩格斯总结了19世纪以前世界文艺创作的经验和理论成果,把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引向艺术典型的研究,并从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以最高标准来衡量文艺作品,这就解决了典型论中没有解决的问题,确立了典型形象体系与典型形象的“质、体、用”统一的完整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艺术典型论同以往的性格论、典型论有质的不同。
  “典型”词源上的含义是模型、范型,艺术典型不能借用此解释。应当怎样了解典型人物的本质特征、普遍性呢? 马克思在批评了费尔巴哈的错误理解之后,他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旧的性格类型说把人物性格作为一类人的共同性(普遍性)来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总结了莎士比亚、巴尔扎克等人的创作经验,指出艺术家应当深刻理解现实关系,并通过对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来完成“自己的使命”。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典型论,不同于性格类型说,它要求典型必须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们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
  真实地描写现实的关系,是对一切现实主义作品的要求。这种现实关系包含阶级的、民族的、时代的、社会的关系。把人放在真实的现实关系中加以描写,才能揭示人的本质,反映时代的某些本质与规律。文艺作品中体现了这种关系的人物,才是典型的。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典型论,把人物性格所蕴含的普遍性,由量的普遍性(类的共同性)发展为质的普遍性,这就抓住了典型创作中的中心问题。恩格斯更进一步要求作家写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性格)”,即能够以其独特鲜明的个性揭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向和主流的典型人物。
  其次,马克思主义不仅从历史的观点,而且从美学的观点上对典型的塑造做了科学的论述。典型体现某种本质,揭示某种普遍性,但不是直截了当地证明,而是通过典型的中介,在丰富的个性、生动的情节与场面描写中自然而然地显示出来。  甲  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典型,实际上是把许多人具有的代表性的性格概括出来,经过艺术加工,集中在一个人身上,通过“这一个”表现出来,这样就成了典型人物。典型人物的典型性,必须包含有代表性的性格,但这种性格又不是类型,它必须通过艺术家塑造的独特鲜明的个性表现出来。因此,只有经过概括的有代表性的性格,才能在典型人物身上兼容普遍性与个性,而这个个性不是某一单独、偶然、孤立的个别。有代表性的性格与丰富的个性的统一,由个性充分显示出来,也就是由个别表现一般,由偶然表现必然,这是辩证唯物论的典型论与性格类型说的根本区别。
  乙  行动是性格的外在表现,性格规定了人物特定的行动与行动方式;人物性格之间的关系、矛盾冲突又构成了情节。典型性格既不是性格概念或性格类型,又不是超脱丰富的个性而由作家编造的故事情节的“附带表现”。马克思主义的典型论,不仅科学地阐明了典型的本质、典型化的方法,而且把这些与典型的社会作用、社会效果联系在一起。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典型论是把典型的“质、体、用”作为一个科学的系统加以考察。典型的质,即典型在内容上所必须包含的普遍意义和体现出时代的本质;典型的体,即典型的质所寓的载体——通过典型人物的环境、个性、感情、情节、细节等形象地显示出典型的质;典型的用,即典型的认识、审美作用,典型的社会效果。离开这三者的联系,孤立地从某一方面来研究典型,都不能对典型人物做出正确的解释。
  (摘编自荆竹《论艺术典型观的变异》)
  材料二:
  文学史上有些杰出的巨著创造了一系列同一阶级的典型人物,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如《红楼梦》所描写的主要人物,是封建官僚贵族家庭的子女,其中有一些是典型人物。他们的阶级性是相同的,而他们作为典型又显然是不同的。薛蟠、贾琏和宝玉固然不同,凤姐、宝钗和黛玉也很不同。虽然这种不同和他们的个别性有关系,但他们作为典型的不同并不仅仅是由于个别性的不同,主要是由于作为典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克思主义的典型论是在对19世纪以前世界文艺创作的经验和理论成果进行否定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科学的理论。
  B.确立典型形象体系与典型形象的“质、体、用”统一的完整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的艺术典型论和以往的性格论的本质差别。
  C.辩证唯物论的典型论的典型有一定的思想代表性,它比性格论的典型思想性强,但性格论的典型的性格比前者的性格丰富。
  D.文学作品中同一阶级的典型人物虽然具有相同的阶级性,但这些典型人物作为典型性格的基本特点是不同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实主义作品要求真实地描写现实的关系,因此只要把人放在真实的现实关系中加以描写,就能揭示人的本质。
  B.文学典型是某种本质和普遍性的体现,它必须经由典型的中介,包括丰富的个性、生动的情节与场面描写加以呈现。
  C.要对典型人物做出正确解释,就不能把“质、体、用”这三者割裂开来孤立研究,而应视其为一个科学的系统来考察。
  D.《红楼梦》中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她们的阶级性是相同的,但她们性格的特点各有差异,各自的性格又较有代表性。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阐明马克思主义的艺术典型论的内涵,材料一综合运用了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等方法,分析辩证,具体深入。
  B.材料一援引马克思、恩格斯的论断,材料二列举《红楼梦》中的一些典型人物,这些材料都增强了论证说服力。
  C.在论证过程中,两则材料都采用了设问句式来增强语气、引出下文内容,具有启发读者思考、突出观点的作用。
  D.材料一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典型观,材料二分析了典型人物的普遍性问题,两者都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结构。
  4.材料一中“甲”“乙”横线空缺处应分别补入下列哪一句引言才妥帖? 请简述理由。(4分)
  A.恩格斯说过:“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
  B.恩格斯特别指出:“古代人的性格描绘在今天是不再够用了。”
  5.读书小组要运用材料一中“马克思主义典型论是把典型的‘质、体、用’作为一个科学的系统加以考察”的原理为《阿 Q正传》的“阿Q”这一典型形象写一则文学短评。请你列出短评要点。(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楼①
  何其芳
  “告诉我那座楼的故事。”我说。我和朋友坐在塘边,把钓丝抛出;望着漂在水上的白色浮标。在一个沙漠地方住了几年,我变得固执又伤感,但这个夏天无法谢绝这位朋友的邀请,他说旅行和多雨的气候会使我柔和、清楚、有生气些,于是我到了他的家乡。
  “楼的故事?”
  “是的。昨天黄昏我们望见的那座楼。”昨天,我们散步到很远的地方,最后停在一座古庙侧的石桥上。桥上是竹林的影子,桥下流水响得凉风生了。我遥指一座矗于白墙黑瓦间的宅第、夕阳照着的高楼,问那是谁家。那座楼有着故事呢,他说。今天他却忘了。“我在一个沙漠地方住了几年,那儿风大得很,普通屋子都没楼,但我总有登高眺远的兴致,所以昨天那样的高楼常出现在梦里,可望不可即。”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