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省级示范高中2024-2025学年度高三期中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0960字。
牡丹江市省级示范高中2024-2025学年度高三期中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 分值: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文学作品成为世界文学的一部分,不仅是中国文学工作者们的夙愿,也是国家的重要决策。从歌德提出世界文学概念,至今已有两百年历史。目前中国仅有鲁迅、林语堂、茅盾、巴金、沈从文、钱钟书、张爱玲等十多位小说家的作品,被选入具有权威性的世界文学选本中。当代小说家中只有莫言的《老枪》有幸入选2012年出版的由马丁•普齐纳主编的《诺顿世界文学选》最新一版。但是只要对莫言作品稍加了解,就会发现《老枪》并不是莫言最优秀的作品,也无法完全代表莫言的文学风格,更无法代表中国许许多多的优秀文学作品。由此可见,世界文学界对中国文学的了解依然处于管中窥豹的状态,中国文学的边缘地位始终没有改变。
造成中国文学边缘地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对文学性的忽视是关键原因。陈大亮等在研究英国主流媒体对中国文学的评价时,发现以下倾向:忽视文学作品的文学意义与审美价值,过于强调文学作品中的政治元素,混淆了文学作品与现实之间的界限,使用“禁书”一类的描述方式吸引读者猎奇心理,多数评论并“没有触及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与文学性,而只停留在浅显的故事情节介绍与简单的评价层面”,甚至中国学者在分析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时,也过于强调经济、政治、国际形势、译介出版等文学外在因素,忽视莫言作品中文学性的重要内在因素。对中国文学作品文学价值的忽视,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会阻碍中国文学走向世界,需要引起学界的重视。
歌德提出世界文学概念,其初衷是希望不同国家的文学可以相互交流与借鉴。达姆罗什继承了歌德的世界文学思想,同时强调世界文学的跨文化沟通与阅读,关注民族文学间交流沟通和交互影响的动态关系。达姆罗什认为:“一部作品在国外旅行时呈现出一种新的形式,在新的环境中呈现出新的面貌和特点。”“每个民族文学如果局限于自身,不通过外国文学的滋养而得以更新,它自身的活力将枯竭。”现代小说的演变过程始终是异国的形式与本国题材的结合。世界文学的发展促进各国文学之间的交流与共同发展,借鉴外国文学形式,滋养本国文学作品,是世界文学界的普遍共识。
莫言的作品深受世界文学影响,对莫言影响最大的两位作家是福克纳和马尔克斯。莫言曾表示,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20年,是中国作家当学徒的阶段,因为80年代之前的20年,中国文学中断了与西方文学的接触。因此,刚开始的10年,中国作家需要大量阅读西方文学作品,补上所缺的课程,这个过程中最好的方式是模仿和借鉴,这是中国文学创作者们必须经历的阶段。然而,莫言的作品并不是对二位作家的简单复制。莫言表示自己与福克纳息息相通,但却坦言他从未把福克纳的任何一部作品从头到尾地读完过。莫言在2007年才读完了《百年孤独》,而这时他的代表作已经完成面世。莫言曾说:“我们就应该进入一个自主的、有强烈的自我意识的、创新的阶段。”
(摘编自邵璐、于亚晶《世界文学视角下莫言作品文学性的传递》)
材料二:
文学是一个国家文化的核心内容,它向全世界描述着各自国家的精神文化。我们总是遗憾我国文学还没有在世界文学中占据它本该占有的一份位置,更不用说让全球民族了解我国文化了。但是不得不说,现如今的中国青年,特别是八零后、九零后,往往更了解的却是世界文学名著,大大超越了其他民族对我国经典文学的了解。通过调查发现,很少有国外的学生对我国的经典文学感兴趣。虽然翻译人员的增加为中国文学融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稍加了解莫言作品的人都能发现《老枪》并非莫言最优秀的作品,可见马丁•普齐纳对莫言作品的了解还处于管中窥豹的状态。
B. 中国现代小说在保有本国形式的基础上逐渐吸收着异国优秀思想,但因为作品文学价值被忽视而始终处于世界文学边缘地位。
C. 调查发现很少有国外的学生对我国的经典文学感兴趣,这是因为汉语与其他语言在语言美学生成机制方面存在巨大差异。
D. 与讲逻辑、重分析的他国语言明显不同,汉语追求一种语言的意境,汉语词语所营造出的优美氛围难以通过英语得以较好地体现。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通过歌德和达姆罗什的观点可知,中国文学作品成为世界文学的一部分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
B. 对于中国文学如何融入世界文学,材料一侧重由内向外的翻译传播,材料二侧重由外向内的吸收借鉴。
C. 翻译人员的增加为中国文学融入世界贡献了不少力量,作者对此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
D. 材料二画横线的句子通过比喻论证,形象地写出了汉语与其他语言在美学上的巨大差异。
3. 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材料一第2段论据的一项是( )(3分)
A. “莫言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人文关怀和独特的艺术表达,赢得了全世界读者的尊重和喜爱。”——《波士顿环球报》
B. “莫言的作品,故意放大了几十年前中国社会的阴暗面,它是与社会价值主流背道而驰的,而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是按西方的价值观标准。”——部分中国学者的言论
C. “莫言的作品过于依赖神话和超自然元素,这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他作品的现实主义特质。”——《纽约书评》
D. “虽然莫言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但他在处理政治题材时过于谨慎,缺乏直接性。”——《伦敦书评》
4. 鲁迅先生曾言:“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请根据材料内容,分别阐释这两句话对中国文学融入世界的启示。(4分)
5. 翻译杜甫《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时,宇文所安将“潜入”译为“enter”(意为“进入”)。请简要分析这样翻译的利弊。(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十字勋章①
【法】亨利•巴比塞
由于一次非常成功的偷袭,我们进入了加拉各村。村子里只剩下一些妇孺老弱。真凑巧,这天晚上,所有罗洛贝族的武士都出去打猎了。
大家隐蔽在矮茅屋后面,子弹上膛,步枪平托,一切就绪,只待我们开火消灭所有这些人影儿。他们仍然一无所知,三三两两地坐在石头和地上。
在我前面,有两个黑人坐在一条长凳上,背靠着墙,默默无声,一动也不动地紧偎着。我瞄准了右边那一个,暗自思忖道:他们两人没完没了地在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