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妙的比喻在哪里
作者:佚名 时间:2006/8/29 20:01:48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898
下面是《荷花淀》中的一组比喻句,看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①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②……她们摇得小船飞快。小船活像离开了水波的一条打跳的梭鱼。
③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
④那……大荷叶,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起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这里的几个比喻都和小说故事发生的地点有紧密联系。第①个比喻,把划船比成织布和缝衣;第②比喻把小船比成梭鱼;第③个比喻把女人的感情比成藕丝;第四个比喻把荷叶比成铜墙铁壁,把荷花箭比成哨兵。这些比喻都和白洋党淀的特定环境有关系。”“这样的角度是对的,但表达还不够准确、全面。大家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比喻都和小说的故事环境有关系呢?”“不能这么说,因为第一个比喻与白洋淀并没有必然的联系。第一个比喻与女人的织布缝衣的女红有关。”“说得好。这在写作的行话里,有个说法,叫‘就近取譬’,也就是在写作中紧密联系人物的生活或文章内容所反映的生活运用比喻。换一个角度说,也就是告诉我们,写文章,精妙的比喻就在文章人物生活的身边。下面再来欣赏几个比喻句,来体会作者是如何就近取譬的。”
①浓云衬托着,大坝仿佛是一只泊在海里的大军舰,更加雄伟了,大坝的两头,像两个炮群在集中发射,不时腾起一簇簇花朵似的烟尘,爆发出一连隆隆的炮声。
(王愿坚《普通劳动者》)
②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③头顶上盘着大辫子,形成一座富士山。
(鲁迅《藤野先生》)
④那长年积雪高插云霄的群峰像集体起舞时的维吾尔族少女的珠冠。
(碧野《天山景物记》)
⑤愉快的笑声,不时从这儿那儿飞扬开来,像平静的海面上不断地从这儿那儿涌起的海浪。
(峻青《海滨仲夏夜》)
⑥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
例①写的是一位身经百战的老将军眼中的水库大坝,所以这里的比喻都是从一个将军的生活阅历出发所形成的。如是写一个农民,这样比喻就不太合情理。同时,这样描写大坝,不仅写出了大坝的雄伟、劳动场面的壮观,而且写出了老将军眺望的神态和绵绵的思绪。
例②写的是一位来自黑龙江农村的志愿军战士马玉祥,作者把他比喻为秋天田野里的红高粱,写出了人物纯朴憨厚,充满旺盛的生命活力的特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作者的比喻紧扣人物的特点,取材于一个农村战士的独特的生活领域。
文章评论
共有 3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