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复习备考的几点困惑及对策
作者:湖北省天门中学 陈胜波 时间:2006/6/3 21:14:15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839
一、存在的问题及困惑
(一)来自学生的
(1)新与旧的矛盾
专题复习战线很长,在推进的过程中必然要接纳新的信息,有时时间一长,对前边的知识点印象逐渐模糊,导致考试失分。尤其是那种积累性的,如字音、字形等。
(2)过分的依赖
依赖老师,评讲试卷时希望老师能点点俱到,说什么听老师讲印象深,自己去找费时费力;依赖工具书,平时训练手头一本工具书可任意查阅,可考试时没有了,有种不习惯,很多情况下靠蒙。
(3)跟着感觉走
科技文段阅读很多是玩文字游戏,选支似是而非,有时候太细心反而会出问题。
(4)作文文体取向不明
高考作文以话题为主,基本上是三自型,对于文体的选择,方向不明。在后期备考中是各类文体兼顾呢,还是发挥自己的特色,做大做强。
2、来自老师的
(1)学生积极性不够
这一问题语文老师不能负全责,学生在语文上投入的多不多,的确是一个很难说清的问题。有其学科性,学生学习实际,也有很多主观因素,这是农村中学普通存在的问题,今天在这里不作展开。
(2)成绩的不稳定性
有些学生之所以对学语文学习不感兴趣,成绩的不稳定占很大层面,一次、两次考砸,给他的感觉不是理性分析失分之处,多作查漏补缺工作,而是寄希望考场的发挥,抱投机心态学语文,太功利。当然这也反映了我们考试的效度,能否检测出学生的真实语文水平。
(3)个体文理反差大
有些学生,理科优势明显,可文科总上不去,其实语文学习某种程度上也靠天分,这样的学生,语文学习上总是找不到感觉,对语文老师的压力很大。
二、反思
1、借助大考投机
语文基础知识部分丢的时间较长,缺乏及时巩固与印象再唤起。建议在推进知识点复习时借助大考督促学生个体进行高效投机。
2、增强题干意识。大阅读题有效信息的采集第一步不能整体把握,为第二步整合造成阻力,语言运用表达题不看题干费时费力不讨好。比如第22题,拟写公益广告,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构思新颖,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学生中有相当多的就根本没有对偶。(语言通俗,简明,上口)
3、灵感来自生活
上边拟写公益广告还有04年的亮点拟写对联给我的启示,应多从生活发现激发灵感,多收集宣传标语,或从电视中采集。
另外,人的情感相通性,如:我们的第四次检测卷里的大阅读题《雁门关》的第18题,问“望着风雪满雁门”“我的心”为什么会“狂跳起来”?而“站在雁门关面前时”,“我的心”,为什么会“居然平静下来”?我让学生创设生活情景,自己揣摩。
4、关注非智力因素
有很多同学在语文学习上情绪化很强,老师应加以正确引导,一次考试总分由三块组成选择题42分,文字表达题48分,作文分60分。一部分有一定基础的同学在文字主观表达这块靠应试情绪,感觉好,领悟力强,发挥出色,总分就上去了,反之就是一次滑铁卢,而且只要老师多加引导这部分同学会在尝到甜头之后,积极主动地投入时间,形成学习语文的良好态势。
5、跳出题海细思量
高三复习备考特别是后期,时间是宝贵的,花太多的功夫在习题上搞题海战术,不仅仅影响的是语文学科的复习,所以它要求教师能精编细选,评讲重规律揭示,学生通过作题形成知识树,自觉地触类旁通,以线穿珠,淡化依赖性,拥有学会单兵作战能力。
另外,每次大考不仅要有评讲前的精细准备,更要有集全组之思的试卷分析,就失分点多提补救性措施。而且,跳出题海能保证有更多的时间去开阔视野,增加积累。
6、研究考纲明方向
7、作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个人认为高三后期复习备考,不能只是埋头拉车,更应抬头看路,师生形成合力,共同寻求高效的复习之路至关重要。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