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常态化,在线教学质量如何再提高

作者:不详  时间:2020/5/8 16:57:41  来源:中国教育报转载  人气:965
  “要解决上述矛盾,互联网技术下的‘集体教研,分工教学’制度具有现实性。所谓‘集智教育’,就是放大互联网教育的协作优势,发挥团队集体教育智慧,实施集体教研、协作教学。”张志勇说。
  李百艳认为,优质的在线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低监督下”的“高自主性”,需要教师具备流畅表达的能力,需要教师具有自我反思、多元学习和批判性思考的意识。
  “教育领域最大的游戏规则改变者不是科技,而是乐于接受创新的从教者。如何为学生提供丰富和个性化的学习内容、真实有吸引力的学习体验和客观精确的学习评估方式,是我们应该思考的。”李百艳说。
  课堂走向开放,家校如何更好协同
  下载、打印资料、拍照打卡、视频打卡、督促孩子学习、检查和批改作业、将老师的反馈发给孩子……正如一幅漫画所描述的那样,疫情期间,家长们扮演了助教、班主任、打字员、打印员、采购员、打卡员、陪练员等多重角色。
  在线教学打破了家庭和学校、课堂和生活的界限,家庭和学校成为平等的合作者。如何提升居家学习效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如何更好地协同,成为双方共同面临的挑战。
  “在线教学最大的难题是孩子要自律、自主,而家校协同最主要的问题是家长感到孩子状态不好,干预又不得法、不科学。”刚刚转入新年,李百艳便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随即一场行为契约教育在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展开。
  该校聘请专家和班主任共同指导家长和孩子制定行为契约,包括学习、家务、健身、亲子共读等多个方面。李百艳说,这不仅是延迟开学期间最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也能让学生终身受益。
  “一开始,想着自由自在的日子被‘契约’约束,有点抵触,但是妈妈说可以奖励一盒史莱姆。一周下来,我自认为还是有很大收获,写作业时更专注了,玩也能安心玩,不再听到妈妈的唠叨了。”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初一(5)班学生杨书毓说。
  在张志勇看来,居家学习要切实改变过去“重教书轻育人”的局面,建议从教师、家长、学生三方协商安排好学生“一日学习计划”着手。“一日学习计划”的安排应坚持家校协同,学校要给家庭和学生自主安排学习生活留下空间,不能完全由学校固化时间安排。在这个过程中,家校要协同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自我控制、一日规划等能力。
  在李百艳看来,在线教学虽然是应急之举,却打破了传统课堂中某些思维定式,激发了更多创新实践,这不仅仅是信息技术和组织方式的改变,最硬核的还是学校、家庭、教师、学生等各个主体之间顺畅的互动沟通,高质量的协同对话,相互支持的关系建构。
  “教育教学改革任重道远,不是一次疫情就能轻易改变。变革一定是系统性的,单纯某种技术的介入不会引发教育的重大变革。诱因和尝试已然出现,要成为新常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让我们期待这一天。”钟柏昌说。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