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名师工程助推教育和谐发展
作者:不详 时间:2012/4/4 19:45:32 来源:网络转载 人气:385
借助名师效应,名师工程,助推教育发展,意义非常积极。笔者真切希望这项工程能在内涵上做好文章,让更多教师成为“教学名师”、“爱心名师”和“精神名师”。
“教学名师”, 就是说,教师要成为教育教学能手,通过现代化教育手段以及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娴熟的教育技能、灵活的教育机智,早日成为业内的教学能手、教学尖子,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的知识启迪。让教育效果在老师的帮助下,得到事半功倍的提高。
“爱心名师”,就是说,教育就是一项爱的艺术,爱的最好体现,就是善于包容孩子的缺点。对待优秀学生人人喜欢,能够对那些不够优秀、甚至是非常逆反叛逆的孩子,同样充满温馨期待、不厌其烦,充分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灵魂和道德醒悟,以及巨大进步,这才是真正的爱。具有这种教育风度、教育作为的老师,才是真正的有爱心的老师。比如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首批特级教师霍懋征的座右铭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一个名叫小永的男孩,是全校有名的淘气鬼。学校决定送他去工读学校。霍懋征对校长说:“把他交给我。孩子虽然学习不好,但他还要一辈子做人呢!”在霍懋征的关心和感召下,小永课上不随便说话了,课下也不胡闹了。多年后,霍懋征接到了多年没联系的小永的电话,他头句话便是:“娘啊,娘啊,我可找到您了。您是我的亲娘,没有您就没有我的今天。”这就是真正的“爱心名师”。
可遗憾的是,仍然有教师对孩子不够耐烦,“动辄开除”仍然是不少学校的杀手锏。虽然开除的理由很充分,总让人感到,这样的老师和学校,已经是“爱心有限”了。这是应该注意的。
“精神名师”就更好说了,教师不仅仅是专业知名度的声名远播,更要有宁静淡泊的职业精神、不为物役的物质信仰以及独立不凡、自成一家的教育家情怀:注重提高学生成绩,更注重人本意识的落实;注重提升升学率,更给孩子带来深厚持久的人格、道德、情绪熏陶和感染;注重教育、管理和引导,更要注重激励唤醒和鼓舞;注重有形的教育,更要撒播无形的教育。让学生得到一生的进步和幸福,这才是名师的精神效应所在。比如北京市特级教师孙维刚,几十年如一日,经常将自己的钱给学生垫付学费。还有特级教师于漪,在物欲横流中坚守抗争和高尚:“选择了教师职业,就是选择了高尚,选择了教师就是把你的生命、你的智慧同青少年的成长捆绑在了一起。育人先育己,修身齐家,首先是修身。提升自己要有养料,要读书!”留下了高贵、高尚的精神丰碑。
受到不良世风的影响,有些教师的信仰日益物化、浮躁和急功近利,比如有的教师,唯利是图,将学生当做赚钱的工具,课内不讲完,课下开小灶;再比如有的教师,备课不认真,忙于走穴和外出讲课。再比如有的教师,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注重学习汲取新知识,讲错了,还在学生面前,“冒充权威”。再比如有的教师斤斤计较、糊弄学生、敷衍塞责、情绪不够快乐等等。造成了可怕的负面影响和误导。这些,也应该得到纠正。
借助“名师工程”,让教育界出现更多的“教学名师”、“爱心名师”和“精神名师”,涌现更多学习型、智慧型和快乐型老师,让教育得到蓬勃发展。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